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20 18:01:50
華興資本首席經濟學家李宗光表示:“目前所處于的狀態(tài)用‘通脹不足’來形容更為準確?!?/p>
每經記者 梁宏亮 每經實習記者 溫雅蘭 每經編輯 張凌霄
今年以來,物價漲幅持續(xù)走低,引發(fā)了市場對通貨緊縮的擔憂。4月18日,國家統(tǒng)計局新聞發(fā)言人付凌暉表示,總的來看,當前中國經濟沒有出現(xiàn)通貨緊縮,下階段也不會出現(xiàn)通縮。
4月20日,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談到,總體看,金融數(shù)據(jù)領先于經濟數(shù)據(jù),實際上反映出供需恢復不匹配的現(xiàn)狀。中長期看,我國經濟總供求基本平衡,貨幣條件合理適度,居民預期穩(wěn)定,不存在長期通縮或通脹的基礎。
那么,通貨緊縮到底是什么?為什么各國均極力避免通貨緊縮?又該如何避免通貨緊縮的發(fā)生?在南開金融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華興資本首席經濟學家李宗光圍繞通縮問題進行了深度解讀。
“通脹不足”不代表“通貨緊縮”
通貨緊縮一般是指一個國家總體價格水平下降,即物價的普遍下跌。伴隨其而來的還有經濟衰退、貨幣供應量降低、有效需求不足、高失業(yè)率等問題。
李宗光首先講解了通貨緊縮的概念、危害和衡量指標。
“實際上,由于通縮的破壞力,各國均極力避免通縮以及通縮預期的形成。通縮一旦形成便很難打破循環(huán)。這種情況下1929年到1933年美國大蕭條和日本90年代至今的通縮狀態(tài),都是很經典的案例。”他舉例說。
“以日本為例,他們處于所謂‘低欲望’的社會,但是當物價越來越低、收入越來越低,大眾將會喪失奮斗的動力”,李宗光表示,“從一個家庭角度來講,價格是個外生變量,價格下跌收入不變,個人肯定獲利。但是價格下跌意味著企業(yè)的獲利也會下降,就會出現(xiàn)裁員的情況。裁員之后社會購買力又會下降,從而導致需求下降,以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形成‘通縮螺旋’。”
通常情況下,衡量通脹的指標可以分為兩類,即生產端指數(shù)PPI、核心PPI、GDP平減指數(shù),和消費端的CPI、核心CPI、PCE以及核心PCE。不同國家關注的指標也不盡相同。
核心PCE物價指數(shù),該數(shù)據(jù)出自美國,是衡量美國民間消費通脹的關鍵指標。在實際應用中,美聯(lián)儲以核心PCE同比計算而得的通脹率作為其貨幣政策制定的主要參考。
日本央行主要關注的是潛在通脹,曾指出核心CPI和修正平均CPI對于潛在通脹的跟蹤和預測略好于其他指標,使用最頻繁的是核心CPI。
“而由于消費品價格與消費者體驗以及福利直接相關,食品與能源價格水平波動較大,大家更關注的是去掉能源與糧食價格之后表現(xiàn)相對穩(wěn)定的核心CPI。”李宗光說。
據(jù)李宗光解釋,在通貨膨脹(Inflation)與通貨緊縮(Deflation)之間,還存在著一種狀態(tài),即通脹不足(Disinflation),我國目前所處的狀態(tài)更多表現(xiàn)為“通脹不足”。“實質性的通貨緊縮,指通脹率長期在0%以下,”他解釋,“目前所處于的狀態(tài)用‘通脹不足’來形容更為準確。”
前瞻性措施提振各方信心
“通縮好像時間的一把刀,雖然我們可能短期感觸不到,但是長時間的通縮會導致整個社會的蕭條。”李宗光提醒,“我們需要采取前瞻性措施,防范可能的通貨緊縮風險。”
“市場對通縮的擔憂,實際上是對經濟復蘇力度和可持續(xù)性的擔憂。這種情況下,破局的關鍵在于提振市場主體信心。”李宗光認為,避免通貨緊縮可以從周期性措施及結構性措施方面下手。
他表示,周期性措施首先要求維持穩(wěn)增長政策的強度,進一步發(fā)揮政策的托底作用。此外,還要推出前瞻性措施,重啟經濟增長。他提到:“過去這幾年我們一直采取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奉行穩(wěn)定立場應該對應經濟情況比較好的情況。如果經濟預期較差,就需要我們寬松。在周期性方面我們要采取前瞻性的行動。”
針對許多自媒體包括社會輿論認為寬松就等于放水,放水就等于“割韭菜”的說法,李宗光表示:“我認為這種觀念是不對的。日本‘放水’放到央行資產負債表相當于GDP的兩倍,但是仍然沒有把經濟搞起來。因此我們要去反思,寬松也好,緊縮也好,它都是一種技術性的、專業(yè)性的手段,不應該看成是走新路和走老路的問題。”
“另一個方面,即結構性措施方面,要去提振各方面的信心。首先要提升居民的信心:要鼓勵居民敢消費,也樂于消費,實現(xiàn)內需的有利擴張與正向循環(huán);增加中低收入人群,積極探索通過土地、資本等要素使用權,收益權增加中低收入群體要素收入;通過減稅、定向發(fā)放補貼、消費券等方式增加中低收入群體轉移性收入”,李宗光表示,“對于提升企業(yè),尤其是民營企業(yè)的信心,要積極引導預期,營造良好的投資與消費環(huán)境,讓企業(yè)敢投資,也愿意投資。此外,要通過堅持改革開放,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來提升外資信心。”
“我們要高度重視提振發(fā)展信心這件事,絕對不允許通縮像牛皮癬一樣粘在我們中國的身上。”李宗光說。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