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8-17 00:42:34
近日,微眾銀行APP正式上線,用戶可在APP上實現(xiàn)個人理財、轉賬等功能,但目前備受外界關注的遠程開戶,暫未實現(xiàn)。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鄧莉蘋
8月15日,微眾銀行APP正式上線,用戶可以通過APP開設一個微眾銀行電子賬戶,在APP上實現(xiàn)個人理財、轉賬等功能,但目前只支持個人名下賬戶資金的轉入轉出,也未接入此前該行已經上線的微粒貸,而且,備受外界關注的遠程開戶,暫未實現(xiàn)。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微眾銀行的APP暫時看不出太多的驚喜,但這個APP只是前期的一個產品,接下來還要看其下一步的推廣和產品。
涵蓋理財+轉賬功能
8月15日,微眾銀行APP在IOS系統(tǒng)和安卓系統(tǒng)上線。
目前,微眾銀行APP可以通過微信和QQ兩種方式登錄,登陸后可以看到大概的頁面,除首頁外,還包括“理財”、“轉賬”兩個板塊,但想要購買理財產品則需要開戶。
開戶之后,用戶可通過微眾銀行APP辦理存款、理財?shù)葮I(yè)務,以及在該行電子賬戶和已綁定的其他銀行同名賬戶之間進行轉賬;暫不支持刷卡消費、給他人轉賬等功能。
在理財板塊,目前微眾銀行銀行提供三類產品,分為“活期+”、“定期+”和股票基金。在購買“定期+”和“股票基金”之前,微眾銀行要對用戶進行風險評估,需要用戶先回答12個有關風險偏好方面的問題,確定用戶的風險等級。在購買相關產品時,系統(tǒng)會自動進行風險提示。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認為,感覺微眾銀行的APP功能還十分基礎,是通過其他銀行卡交叉驗證,開立微眾銀行的電子賬戶,這樣的功能,與一般的直銷銀行沒有太大區(qū)別。
實為“弱實名電子賬戶”
按照微眾銀行介紹,目前,用戶可以通過包括“工、農、中、建、交”在內的全國1600余家銀行的柜面、網銀向微眾銀行進行轉賬匯款,但只能是同名賬戶之間,此外還有一項是還房貸的功能。
微眾銀行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客戶目前辦理的微眾卡是一個電子賬戶的概念,因為遠程開戶沒有放開,所以并不是給用戶開的結算賬戶,而是一個弱(實名)電子賬戶,支持用戶購買理財產品和自己賬戶內的轉賬。
據媒體報道,央行2014年3月曾下發(fā)過《關于規(guī)范銀行業(yè)金融機構開立個人人民幣電子賬戶的通知(征求意見稿)》,里面將央行將個人電子賬戶根據核實程度的不同,分為弱實名電子賬戶和強實名電子賬戶,對于未在銀行柜臺與個人見面認證開立的電子賬戶,央行界定為弱實名電子賬戶,功能僅購買本行理財產品,資金進出都只能通過綁定的銀行結算賬戶。
一位銀行業(yè)內人士表示,目前來看,用戶的驗證過程仍然無法繞過。
事實上,業(yè)內關于“面簽”等問題討論已久,此前業(yè)內也多次提及利用人臉識別等新技術來解決開戶和“面簽”問題。
在央行今年初下發(fā)的《關于銀行業(yè)金融機構遠程開立人民幣銀行賬戶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中表示,銀行賬戶開立應當堅持以柜臺開戶為主,遠程開戶為輔。同時,為了保證銀行賬戶真實性,央行要求遠程賬戶開立實施客戶身份識別機制的自證。
其實,人臉識別技術已在金融業(yè)開始使用。目前,招行和平安旗下的平安I貸在業(yè)務辦理過程中已在使用人臉識別技術,但更多只是在風控過程中作為一種輔助手段。
在微眾銀行,如果用戶在綁定第二張卡的時候,也需要進行人臉驗證。用戶可以通過手機拍攝人像,以及念一串語音數(shù)字的活體驗證。對此,微眾銀行相關人士的解釋是,之前開過銀行卡身份證已經有了,這里的人臉(驗證)是為了安全和技術校驗。
未來更多靠同業(yè)合作
截至目前,微眾銀行對外推出的產品除了此次上線的APP外,還有之前推出的“微粒貸”。“微粒貸”是該行推出的個人信用貸款產品。
按微眾銀行董事長顧敏的說法,微眾銀行將會是一家輕資產的銀行,以后更多的收入來源將會是來自于和銀行同業(yè)的分享。“定位于持有銀行牌照的互聯(lián)網平臺。這個平臺的使命是,一方面連接大眾客戶和微小企業(yè),另一方面連接服務的金融機構。”
此前,微眾銀行已和華夏銀行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根據合作內容,雙方將在資源共享、小微貸款、信用卡、同業(yè)業(yè)務、生態(tài)圈業(yè)務等多個領域開展深入的合作,而華夏銀行還給予了微眾銀行20億的同業(yè)授信額度。
業(yè)內人士認為,目前來看,微眾銀行只能拼命抓同業(yè)合作了,“這一點他們提前做了準備。”
在微眾銀行APP上線的同一天,微眾銀行官方微信還轉發(fā)了微眾銀行副行長、原興業(yè)銀行同業(yè)業(yè)務部總經理鄭新林的《我在同業(yè)的那些事兒》,鄭新林稱,曾經在興業(yè)銀行時想借助“錢大掌柜”的平臺,把同業(yè)轉成“同業(yè)+互聯(lián)網金融”,但過程困難重重。他認為,資本總是逐利的,即使資金量不大,每筆錢也都是希望增值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