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17 02:59:28
每經實習記者 謝曉萍 發(fā)自北京
15日晚,國際航協調整了2009年全球民航業(yè)財務數據,將虧損額從原來預計的90億美元大幅增加至110億美元。與慘淡的國際市場相比,國內的航空市場卻“一枝獨秀”,截至12日,中國民航已實現利潤80億元。不過,知情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透露,國內雖然已出現回暖現象,但航空公司仍然壓力重重。
受益國內市場
國家發(fā)改委體改所國有資產研究中心原主任高粱認為,國內航空公司的回暖,說明中國的航空市場還處于高速增長期,能夠很快從危機中復蘇并贏利,另一方面,也表明政府的4萬億投資政策和民航業(yè)的需求刺激行動已初步見效。
據國航披露的2009年中報數據顯示,國航上半年營業(yè)收入為224億元,同比減少12.71%;凈利潤為29.26億元,同比增長151.03%。
記者發(fā)現,國航公司盈利主要依靠非經常性損益,其中航油套期保值沖回15.21億元,減免民航建設基金產生補貼收入9.25億元,剔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2.83億元,折合每股盈利0.02元,同比下降60%。
長城證券分析師宋亞偉認為,航油套期保值也成為東航、國航中期賬面利潤的主要來源。
“盡管國航與東航的中報均顯示其經營情況有所改善,但不難發(fā)現,所謂的回暖主要體現在國內市場。”春秋航空新聞發(fā)言人張武安表示。宋亞偉指出,政府的激勵措施以及對東航、南航的資金注入,有助于扶持困境中的航空公司恢復元氣。
擴大運力的煩惱
“盡管國際航線的復蘇已是當前行業(yè)共識,但是回暖也需要一個過程。”張武安對記者表示。
某航空公司的高管向記者透露,該公司正同波音公司交涉有關波音787夢幻客機訂單事宜。據該人士透露,目前國航、東航、南航也正在和波音公司談判,希望可以進一步推遲訂單交付時間。這也是金融危機以前,國內各大航空公司對行業(yè)前景預期過好而簽下的大批飛機訂單。
《每日經濟新聞》隨后從波音公司了解到情況,目前波音公司正在同各大航空公司談判,細節(jié)不便透露。該公司新聞發(fā)言人也告訴記者,波音公司也擬定了今年第四季度的試飛計劃,如果事情進展順利,將于明年第四季度交付訂單。
一位不愿具名的航空分析師告訴記者,一般來說,航空市場的運力投放需要根據市場需求來決定,而在行情未定的情況下,大批的訂單反而增加了航空公司的壓力。
上述分析師指出,波音787的技術參數決定其更適合執(zhí)飛國際航線,而非國內航線。但是國際航空市場的低迷,也讓航空公司無法消耗更多的運力,延遲交貨時間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一旦飛機交付,就意味著航空公司要支付大量的資金給波音公司,這也將給航空公司帶來更大的成本壓力。”該分析師說。
張武安表示,今年國際航線需求將持續(xù)萎縮,而國內航線還將有可能保持增長,航空運輸業(yè)今年的希望仍主要寄托于國內市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