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1 16:03:56
炫酷熱血的舞臺上,傳統武術與現代街舞,化身成象棋棋盤上的兩大陣營,演繹楚河漢界的博弈;燈光交錯的臺下,百余位文化名人、文史專家、文體明星以及來自電競、動漫、美食等領域的微博大V們相互碰撞,共赴一場文化盛宴。
時隔一年,6月23日,2024微博文化之夜再臨鄭州。當晚,2024微博文化之夜共頒發(fā)了16組重磅文化榮譽,劉震云、黃磊、陸毅等多位文化大家、演員、創(chuàng)作者均在各自領域獲得認可,共同探索多元生態(tài)下的文化新態(tài)勢。
早在2023年第一屆時,微博文化之夜就通過線上線下活動打造了中國互聯網界首個以文化解碼為功能的大型活動IP;今年,微博文化之夜再度用更年輕、多元的形式打開新傳播窗口。
當天,也是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單霽翔第二次來到微博文化之夜論壇。回憶起2023年參加第一屆微博文化之夜的場景,單霽翔直言仍印象深刻。
“我在北京到鄭州的高鐵上用了兩個小時回顧了究竟來了多少次,后來放棄了,其實是數不清的。但我整理了一些照片。”論壇現場,單霽翔坦言。
當屏幕上一張張記錄著中國傳統文化考察、保護、申遺的照片劃過,當一檔檔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創(chuàng)新的節(jié)目上線時,這不僅僅是單霽翔的記憶,更是更多元的中國傳統文化被看見被認可的時刻,也是越來越多中國文化走出去的見證。
臺上的單霽翔,依舊是那身為大眾所熟悉的新中式白色褂子和那雙黑色布鞋,只是,退休后的他似乎更忙了。
他頻繁現身《萬里走單騎》《博物館之城》《登場了!北京中軸線》《老單走東城》等文化類綜藝節(jié)目,在古老的文化遺產和年輕人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在央視《國家寶藏》拍攝中,他親自推薦除了故宮以外的8家博物館,說服他們試水綜藝;《萬里走單騎》更是親自參與策劃,并隨節(jié)目組奔走于全國各地。
2020—2022年三年間,他更是寫了19本書,將自己對傳播保護傳統文化的所思所想凝于筆尖,飛機、高鐵、汽車,這些都成為他的“寫字臺”。他坦言,把過去想寫的,已經有資料搜集起來,兩三個月寫一本,都是小書,能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曾因“故宮看門人”身份被大眾所熟識,帶領故宮博物院爆火出圈的他,在卸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一職后,擁有了更大的版圖,以更多元的形式轉身走向了更廣闊的文化遺產傳播與保護之路。
深耕傳統文化領域多年,單霽翔直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沒有明顯界線,比如中華五千年文明是不斷演進的過程,今天的現代文化將來也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傳統文化是博大精深文化系統的精華”。
以鄭州為例,他認為,鄭州是東西文化、南北文化交融的樞紐地帶,匯聚了農耕文化、草原文化,它不僅是一個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更是一個天地之中的城市,是一個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文化古都。
“天地之中是一個包含我們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大系統,從觀星臺一直到少林寺,這個漫長的參觀線路上有很多元的文化,它不斷向外傳播著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什么是天地之中?天地之中的意義就在于,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匯聚。”
擁有越來越多身份、與越來越多圈層融合的單霽翔,正在將傳統文化的傳播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中國航天公益形象大使,他觀察到,無論是天宮還是天問,無論是北斗還是嫦娥、玉兔,這些背后都沒有離開中華傳統文化。“正是我們這種堅韌不拔、鍥而不舍、勇于攀登和不斷創(chuàng)新的精神,才使中國航天事業(yè)有了今天。”
在單霽翔看來,傳統文化帶給我們更多的底氣和力量。“我們面對的各種社會問題、生活問題,以及未來發(fā)展,都可以從傳統文化中找到答案,我們要去多探索,多學習,它會使我們少走彎路,尋找到正確的方向,讓我們更有底氣地走向未來,它是滿足今天和未來發(fā)展的一個大基石。”
作為文化超級IP的打造者,單霽翔借助新潮的傳播途徑,不遺余力地“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讓更多的文化遺產重回人們的生活。
在故宮工作的七年間,單霽翔走遍故宮9371間古建筑房屋;通過科技和文化的結合方式,把沉睡文物從庫存中解放出來;舉辦網上展覽,憑借高清攝像,在網上展示全景故宮,讓人們在家就能看到故宮;曾帶領團隊圍繞故宮打造的《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上新了故宮》等節(jié)目火爆全網;研發(fā)的故宮口紅、故宮茶具等文創(chuàng)產品深受游客喜愛等。
單霽翔從來不排斥用新形式、新科技展現傳統文化。“面對觀眾我們都是盡可能采取更多的方式傳播傳統文化”在他看來,這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比如很早之前是語音講解器,后來是手機APP、WiFi全覆蓋等,現在有大量的線上展覽、文創(chuàng)衍生,觀眾可以把自己喜歡的部分帶回家,“這個過程會不斷變化、進步。”
不過,當越多的技術和信息充斥著人們的生活,單霽翔也直言“有些擔憂”。在他的回憶中,過去人們最享受的是閱讀,晚上下班后吃完飯,打開臺燈靜靜閱讀兩三個小時,是每天最幸福的時光。但如今,當人們離不開手機、電腦,靜下心來的閱讀正在慢慢被擠壓。
“今天的信息像海浪一樣包圍著人們,選擇哪些東西占據自己的主要時間變成很重要的事情,這是需要智慧的。”單霽翔強調,人們接受的知識是碎片的,而不是系統的。“我還是希望人們能夠經常靜靜地閱讀一些自己喜歡和需要的知識,要耐得住寂寞,不要覺得手機、電腦上很熱鬧。”
在他看來,面對當下AIGC帶來的新浪潮,既要積極擁抱,用科技的力量使我們傳播的力量更強大,使我們手段更豐富,跟上時代的步伐;又不能把傳統文化拋在一邊,不要離開傳統文化的根基。“這是科學進步的一個階段,它不是最后的階段,而是一個過程。無論是AI還是現代技術,都是人來做的,注重環(huán)境,注重人追求的美好的生活,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讓更多人的力量影響現代技術的發(fā)展。”
當下,多元文化正在成為一種新趨勢,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紐帶。正如微博文化之夜上,年度文化演出IP、年度文化傳播人物、年度出海國漫IP……一個個文化大獎的背后,展現的是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微博文化之夜通過融合音樂、舞蹈、戲劇等多種形式,吸引年輕人的關注和參與;越來越多的非遺文化、體育、電競、二次元、國風等在微博更多元的平臺上破圈,帶動青年人的文化新形勢;漆扇、簪花、面人等也開始被年輕人的喜愛,并通過視頻、直播等方式展現給世界各地;
“視聽節(jié)目對文化傳播的力量更強大。”在單霽翔看來,通過創(chuàng)新傳播形式,吸引更多年輕的觀眾,可以讓文化遺產在更廣闊的舞臺上煥發(fā)新活力,“我們有太多的故事需要講述,我們要講好中國故事。”
文/十一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