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26 21:50:46
每經記者 余蕊均 每經編輯 楊 歡
2月25日上午,以“數(shù)字引領 綠色發(fā)展”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數(shù)字碳中和高峰論壇在四川成都開幕。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能源咨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級科學顧問杜祥琬以視頻方式發(fā)表《數(shù)字技術與能源轉型》主旨演講。
“數(shù)字化對提高整個能源、經濟和各方面工作的效率,具有重大意義。”他強調,“今天講的這幾個數(shù)字,不算數(shù)字技術,但講能源一定要注意這幾個大數(shù),做到‘心中有數(shù)’。”
首先是能源強度。杜祥琬表示,目前我國的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原來是平均水平的2倍,現(xiàn)在已經是進步了”,下一步,如果把能源強度再降下來,從現(xiàn)在的1.5倍降至1倍,意味著我們每年消耗的煤炭將減少十幾億噸。
另一個“大數(shù)”是能源資源稟賦。他表示,國家現(xiàn)在提出“先立后破”,這就要求我們很好地理解我國的能源資源稟賦。“原來一說就是‘富煤’‘缺油’‘少氣’。”現(xiàn)在則既要認識到我國化石能源的資源,又要認識到非化石能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資源,“這樣才有得可立,先‘立’足夠了,然后再逐步減少化石能源。”
杜祥琬指出,目前我國能源結構中化石能源占比仍在80%以上,其中又以煤炭為主。但另一方面,我國煤炭并不富足,人均擁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擁有水平的一半,煤炭儲采比為40年——石油儲采比為18年,天然氣儲采比為30年,相對油氣而言,煤炭是“豐富”的。
“儲采比40年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到2060年前后,即使沒有碳中和,煤炭的可開采儲量也差不多了。”他強調說,一定要注意節(jié)約高效清潔利用煤炭,同時也要逐步發(fā)展非化石能源,“這樣先立,‘立’得足夠了再逐步減少煤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