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07 01:26:54
每經記者 劉海軍 每經編輯 吳永久
昨日(8月6日),A股各主要股指延續(xù)大跌走勢,上證指數盤中一度逼近2691.02點的前期低點;深市三大股指跌幅均超2%,盤中均再度刷新本輪調整新低。在個股層面,在不包含ST股的情況下,兩市漲停個股22只,跌停個股73只,跌幅5%以上的個股達到403只,盤面較為低迷。
在此市場信心不足之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已經有私募準備“市場恐慌的時候我們應該貪婪”,不過也有私募正在“繼續(xù)休息等待”。
股指延續(xù)下跌趨勢
8月6日,滬深股指紛紛低開,盤中大盤受到券商、地產股等下挫影響,上證50指數沖高回落并翻綠,滬指午后一度擊穿2700點;創(chuàng)業(yè)板指盤中持續(xù)走低,午后一度跌逾3%。午后,大盤回落,滬指最低探至2692.32點,非常接近前期低點2691.02點,深證成指也創(chuàng)下8374.40點新低。
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報2705.16點,跌1.29%;深證成指報8422.84點,跌2.08%;創(chuàng)業(yè)板指數報1440.80點,跌2.75%;中小板指數報5796.36點,跌2.45%。成交額方面,滬市全日成交1329.94億元,深市全日成交1581.18億元,兩市合計成交2911億元。
從盤面上看,兩市板塊幾乎全線下挫,高送轉等概念板塊居跌幅榜前列,僅西安自貿區(qū)、鈦白粉、銀行板塊飄紅。其中絕大部分銀行股飄紅,吳江銀行、成都銀行、招商銀行等個股均有不俗表現。
指數重心再度下移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技術面上看,滬指已經走出4連陰走勢,日K線的均線呈空頭排列,指數重心再次下移。
而深證成指和創(chuàng)業(yè)板指更是不斷創(chuàng)出新低。其中深證成指已經跌破2016年低點;創(chuàng)業(yè)板指數昨日也創(chuàng)出1434點新低,近8個交易日收出7根陰線。
而從微觀層面來看,昨日市場缺乏賺錢效應,量能維持萎縮狀態(tài),滬深兩市合計成交額僅2911億元,在不包含ST股的情況下,全市場漲停個股22只,跌停個股73只,跌幅5%以上的個股403只,盤面較為低迷。
在很多人看來,市場信心不足是導致近期行情弱勢的主要原因,而外圍因素應該是影響當前市場信心重要原因之一。
針對此種盤面,湘財證券認為,目前這種情況,是加速學習的最好時期,因為一旦未來見底后有了行情,就需要迅速進入戰(zhàn)斗狀態(tài);而如果沒有準備好,很容易出現不適應的狀態(tài)??偨Y就是:調整行情或許仍在繼續(xù),滬指下跌或許還在進行中。在調整的末期需要加速學習,為以后的行情做足功課。
私募多空不一
在此時點,近期一直唱多的中歐瑞博投資董事長吳偉志發(fā)文稱,影響近期市場的走勢的兩個重要因素——中美貿易摩擦與去杠桿——對大盤的影響比較明顯,引發(fā)了投資者的擔憂。這也導致市場情緒愈發(fā)悲觀,投資人拋售股票避險愿望加強,加劇了市場下跌與悲觀預期。從盤面看,一些前期表現強勢的公司開始出現加速補跌的特征,這也比較符合調整市“最后一跌”中強勢股補跌的特征。在這種恐慌情緒主導短期市場、泥沙俱下的環(huán)境下,短期內基本面對公司股價的影響小于情緒恐慌的因素。
“此情此景,很有必要重溫巴菲特的那句名言:‘市場恐慌的時候我們應該貪婪,市場貪婪的時候我們恐懼 ’。這句話的道理雖然簡單,卻極少人能夠堅持做到。在大家都極度悲觀的眼下,是時候堅持了。”吳偉志表示。
“上周由于中美貿易摩擦反復,市場再次出現較大調整,前期強勢股補跌,創(chuàng)業(yè)板指再創(chuàng)新低,投資者信心仍然極度低迷。市場繼續(xù)調整,整體表現弱于我們的預期。但考慮到目前大盤處于歷史較低的估值水平,再加上政策的不斷改善、經濟及企業(yè)盈利保持穩(wěn)定增長,我們仍認為市場已經處于中期磨底的過程中,底部區(qū)域倉位應保持相對高位。方向上,我們看好以上證50、上證紅利為代表的價值股和創(chuàng)業(yè)板尤其是科技類成長股。”深圳優(yōu)聚資本投研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當然,也有市場人士表示了悲觀情緒。深圳一趨勢派私募表示:“在深市主要指數已經創(chuàng)新低的情況下,上證指數前期低點2691點,甚至2638點,都會受到考驗,而真正的底部只有走出來,才能確定。跌勢不言底,面對跌勢不止的大盤,耐心等待實際走出來的底部,才是安全之策。我們的應對策略:繼續(xù)休息等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