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24 22:40:01
近兩年,新財富分析師成行業(yè)內“香餑餑”,在招聘網站上可以看到,不少券商給新財富分析師開出了動輒百萬級的薪資標準。這也讓以往研究員忠誠度較高、內部擁有一套成熟的研究員培養(yǎng)機制的某券商研究團隊出現了人員松動的跡象。
每經記者 王海慜 每經編輯 謝欣
近兩年,新財富分析師成行業(yè)內“香餑餑”,在招聘網站上可以看到,不少券商給新財富分析師開出了動輒百萬級的薪資標準。這也讓以往研究員忠誠度較高、內部擁有一套成熟的研究員培養(yǎng)機制的某券商研究團隊出現了人員松動的跡象。
在采訪中,有金融獵頭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講述了時下賣方分析師人才市場的一些門道。實際上,在券商研究所“搶人”大戰(zhàn)中也有其理性的經濟邏輯。
某中小券商董事長此前曾向媒體表示,證券公司缺乏固定資產,所以最重要的就是人。
每到開年后的“求賢季”,賣方分析師群體的崗位變動就更為頻繁,其中不乏一批市場知名的新財富分析師加入跳槽一族。今年2~3月,前興業(yè)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袁煜明投身區(qū)塊鏈行業(yè)曾引發(fā)業(yè)界熱議。而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tǒng)計,已有約3位新財富第一名的團隊首席分析師在今年改換門庭就任一些中小券商研究所的負責人。
另外,以往研究員忠誠度較高、內部擁有一套成熟的研究員培養(yǎng)機制的某券商今年其研究團隊也出現松動跡象,該券商的通信團隊(去年名列新財富前三)首席分析師今年被另一家券商“挖角”。
新財富分析師是不少券商招聘的熱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一個招聘APP看到,有不少獵頭打著“某知名券商”“國內前十大券商”“某知名研究所”的旗號招聘賣方分析師。也有中小券商在招聘行業(yè)分析師的廣告中寫明“新財富或水晶球上榜者優(yōu)先”。一家“知名券商”在招募高級分析師時寫明相關人員需“有一定市場影響力,新財富上榜或入圍團隊主要成員”。上海某大型券商在招募醫(yī)藥、商貿零售行業(yè)的首席分析師時同樣指明“新財富、金牛等上榜團隊擔任首席或資深分析師者優(yōu)先。”另有聲稱“前十券商研究所”的機構對化工、計算機等行業(yè)首席的任職要求中包括“新財富上過榜的分析師,或者傭金派點能力強的分析師優(yōu)先”。
從招聘廣告看,券商為新財富分析師量身定制的年薪大多在百萬以上,如上述大型券商給首席分析師的年薪為150萬~180萬元,杭州某券商在招募新財富行業(yè)首席時給出的年薪更是高達200萬~260萬元。
在近日的采訪中,多位賣方分析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一年來曾不止一次地接到獵頭的電話。一位服務多家券商的金融獵頭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賣方分析師選擇換券商一般具體要看研究團隊的情況,知名度較高的行業(yè)團隊會比較受歡迎,其次也會對比平臺、薪資的情況。而對于近年來行業(yè)內的天風證券、國盛證券的情況,他坦言某些中小券商吸引力大增,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激勵給到位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中小券商之所以屢屢挖角得手,確實如上述獵頭所說,在對研究員的內部激勵上,中小券商相對大型券商更為靈活。如有的中小券商可以給到優(yōu)秀賣方分析師高達40%~50%的派點提成比例,而有的中型券商可以直接將私募客戶的財務顧問費打派點給分析師,這就可以對分析師更好地服務客戶形成激勵。還有某研究底蘊頗深的券商子公司等內部機構每年花高價購買自家研究所提供的投研服務。
對于哪些行業(yè)的人才更受券商研究所歡迎這個問題,記者從各獵頭的廣告上來看,大消費、TMT等熱門行業(yè)對分析師的需求較多,不過具體也要看券商研究所自身的短板是什么。某券商研究所副所長近日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目前其所在的研究所在環(huán)保、交運、紡織這三個行業(yè)的研究人手較為缺乏。
此前,曾有多位券商研究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些中小券商研究所熱衷“挖角”,這一來可以快速提升券商自身的名氣,同時也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名利雙收。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以對私募客戶收取財務顧問費為例,有兩家近年來研究所聲名鵲起的中小券商,目前其一年的財務顧問費報價在50萬元起,此外還分別有價格更高,對應服務也更高的幾個檔次。據記者從業(yè)內人士獲悉,這兩家中小券商的收費標準已基本與行業(yè)內的知名大所看齊,某中型券商的一年財務顧問費還僅為30萬元起。
在上述兩家中小券商的其中一家,記者對其服務進行了了解,當私募客戶支付最高一檔的財務顧問費后,可以享受和所有大型公募基金一樣的服務,包括基礎的上門路演、最新的調研信息、聯(lián)合調研邀請、最新報告的發(fā)送、及時的股票推薦、以重要客戶的身份受邀大型策略會,以及幫忙預約一些專家等。
相關服務報價的水漲船高,也給這些券商帶來了不菲的經濟收益。如中小券商研究所的標桿——天風證券,自2016年起,天風證券陸續(xù)引入了以趙曉光為代表的一眾知名新財富分析師,與此同時,公司的分倉收入也獲得了爆發(fā)式增長。
據Wind資訊統(tǒng)計,2017年,天風證券實現基金分倉傭金收入達3.11億元,逆勢同比大增368.4%,而2015年天風證券的這項收入還只有900萬元。其分倉傭金收入排名也從2015年、2016年的第69名、第29名大幅躍升至2017年的第7名,如果僅看該單項,天風證券已躋身一線券商的行列。相比之下,近年被“挖角”較多的安信證券的傭金分倉收入卻有明顯縮水,2017年的傭金分倉收入為1.89億元,同比下降了30.95%,排名也從2016年的前13名跌落至2017年的第18名。
雖然從2017年的經營數據看,各家券商的基金分倉傭金收入體量大多有限,最高的中信證券也只有4.03億元,不過券商之間的兩極分化卻異常明顯。據Wind資訊統(tǒng)計,2017年有近30家券商這一項的收入僅在百萬元級。
據知情人士透露,未來幾家著力打造研究所的中小券商還將充實實力,在今年新財富評選過后,還會再引進幾個新財富分析師團隊。
上述獵頭還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除了天風證券、國盛證券外,聯(lián)訊證券、太平洋證券、新時代證券這三家中小券商在投研人才爭奪戰(zhàn)中也扮演著黑馬的角色。不過在采訪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并不是所有加盟中小券商的分析師都能如意。
一位去年下半年加盟北京某小型券商的資深分析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之前其所在研究所認為考核應以新財富為主,不過現在也有聲音認為應該更注重派點,內部有點舉棋不定。在交流中,他難掩這一年來加盟該券商的失望之情,“雖然比上份工作工資的確要高點,但后面的其他承諾現在看起來很難兌現。”據記者觀察,今年來,其所在券商研究所的引援工作已落后于其他幾家競爭者。
另外,并不是所有機構客戶都愿意為豪華研究團隊交費,如一些私募因為自身的投研水平較高,因此對賣方的投研服務需求并不強。日前,上海某大型私募內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們目前沒有向券商采購過賣方服務,估計大型私募這類的需求應該都不會很高。”據他介紹,其所在私募的投研團隊規(guī)模在30~40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