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8-04 10:50:10
每經編輯 步靜
每經實習記者 舒曼曼
樓市再傳重磅消息!8月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北京市住建委官網獲悉,北京市住房城鄉(xiāng)建設委下發(fā)關于《北京市共有產權住房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關于印發(fā)<北京市共有產權住房規(guī)劃設計宜居建設導則(試行)>的通知》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
北京市房地產業(yè)協會秘書長陳志表示,北京推出的共有產權住房制度在探討長效機制的推進上,又邁出了一大步,對于未來北京的房地產市場,也將產生積極影響。
這是繼住建部等六部委《關于試點城市發(fā)展共有產權性質政策性商品住房的指導意見》之后,北京市繼續(xù)跟進并形成該《辦法》,整合以往各類出售型保障房和政策房,回歸住房居住屬性,充分發(fā)揮改善民生和房地產市場調控雙重作用。
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表示,“共有產權房”在國內不是個新名詞,早在2010年,上海就推出共有產權保障房試點,實行住房和經濟“雙困”標準,2016年上海推出了共有產權保障住房管理辦法。
“北京這次征求意見稿中,‘共有產權房’有幾個亮點值得關注。首先明確了分房人比例,即各區(qū)房源要有30%給到‘新北京人’,這是北京外來人口居住權最為數據化的保障方式。同時對于有過住房轉出記錄的家庭,也不能申請共有產權房,也堵住了可能存在的一些漏洞。”張波強調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該《辦法》除了要求各區(qū)政府可根據需求等情況合理安排共有產權住房用地,滿足在本區(qū)工作的非本市戶籍家庭住房需求的房源應不少于30%之外,還規(guī)定共有產權住房購買5年后,可按市場價格轉讓所購房屋產權份額,代持機構可優(yōu)先購買。
共有產權住房項目賣多少錢?《辦法》規(guī)定,其銷售均價應低于同地段、同品質普通商品住房的價格,以項目開發(fā)建設成本和適當利潤為基礎,并考慮家庭購房承受能力等因素綜合確定。銷售均價在土地供應文件中予以明確。開發(fā)建設單位依據銷售均價,結合房屋樓層、朝向、位置等因素,確定每套房屋的銷售價格,價格浮動范圍為±5%。
陳志表示,共有產權住房兼顧了屬地和職住平衡的原則,而且特別強調了對“新北京人”的同權意義。在使用人的角度上看,從房屋的質量、環(huán)境、以及將來物業(yè)費的繳納等等,各個方面都透露出同質同權的意圖。
他分析,共有產權住房項目的銷售均價,應低于同地段、同品質普通商品住房的價格,以項目開發(fā)建設成本和適當利潤為基礎,并考慮家庭購房承受能力等因素綜合確定,因此,從退出機制看,更加有力地保障了居民的財產權。
該《辦法》第三十七條規(guī)定,施行前已銷售的自住型商品住房項目出租、出售管理,按照原規(guī)定執(zhí)行。本辦法施行后,未銷售的自住型商品住房、限價商品住房、經濟適用住房,以及政府收購的各類政策性住房再次銷售的,均按本辦法執(zhí)行。
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共有產權住房是對原自住型商品房政策的進一步調整、優(yōu)化、升級、規(guī)范,不論從建設品質、管理水平、供應規(guī)模上均會進一步提高。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北京合計出讓了80宗(含)或者全為自住房的住宅土地,合計供應了自住房面積達到了703萬平方米,大約能夠建成8萬套價格明顯低于北京商品房住宅價格的帶保障屬性的自住房。其中,自住房用地從2013年開始出現,在2014年和2017年,自住房住宅土地供應面積均超過了30%。
限價與自住房將成為2017年北京土地市場的最主要特征。從土地供應看,2017年土地供應量已經達到了90.57萬平米,相比2016年有明顯增加。預期對未來商品房市場的供應增加有積極意義。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整體來看,共有產權房有利于房價的穩(wěn)定,而且可以進一步發(fā)揮之前自住房發(fā)揮的作用。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的數據顯示,自住房是除信貸外,對北京房價影響最大的供應工具。從數據可以看到,2014-2015年自住房影響房價降低10%左右,在2017年上半年,北京市含自住房商品房成交套數為15183套,成交均價40772元,不含自住房商品房住宅成交套數為12380套,成交均價為43643元,自住房已經影響房價降低7%左右。
對于推廣共有產權房可能遇到的障礙,中國城市產業(yè)發(fā)展聯盟主席陳寶存認為,目前北京住宅用地可供應量不斷減少,共有產權房供應可能會遇到難題。具體來說,由于土地的總量是一定的,土地如果給了保障房,商品房用地就會減少;而在保障房中又包括經濟適用房、限價房、自住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在總量控制有限的情況下,在土地總量和保障房總量上都應保證供應。
張大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表示,《辦法》明確了共有產權房的長效調控機制,疊加2017年已經實現的超過30%供應量,預計這部分供應將繼續(xù)增加,成為未來新建住宅市場最主要的供應形式。
按照安居客房產研究院的數據,雖然上海在共有產權住房上行動得較早,但截至2016年年底,上海市共有產權保障住房累計簽約家庭只有約8.9萬余戶。
張波認為,北京未來是否能讓更多人“居者享其房”,仍需拭目以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