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5-12-11 11:40:53
中國的樓市也會像股市一樣,迎來大量活躍的機構投資者。上海地王頻出,已經釋放出信號,以后理財產品每增收1%,房價就漲10%并非不可能。
每經編輯 吳若凡
(本文原載于“邦地產”微信公眾號real-estate-circle)
雖然今年一年上海土地市場都熱力四射,但年底這倆月依然稱得上“地王月”:
12月10日,上海閔行區(qū)莘莊鎮(zhèn)閔行新城拍出一塊地,經過近一個半小時的“慘烈”競價,最終成交樓板價被掀高到43790元/平。(這地還有7%的保障房成本啊,實際樓板價基本超4.7萬/平,完勝周邊的二手房價格,待建項目保本價都得6.9萬/平?。?/p>
12月9日,新華聯(lián)集團以14.65億元競得青浦區(qū)趙巷鎮(zhèn)佳迪路東側地塊,成交樓板價超2萬/平。目前區(qū)域在售公寓才1.7萬/平啊,項目日后售價至少4萬/平起。
11月底,信達地產以72.99億,溢價81.68%拿下楊浦區(qū)新江灣城一地塊,樓面地價達49152元/平,若扣除20%保障房面積,實際樓板價超6.1萬/平,果斷刷新了上海樓板價記錄!這日后的保本售價需要8.7萬/平啊~
上海連出“地王”,到底咋回事?
原因當然很多啦。有人說:“今年系列政策襲來,住房市場表現(xiàn)有所改善。目前利率水平已降至央行公布數(shù)據以來的最低點,國內市場對于資產配置的需求旺盛,老百姓紛紛踴躍買房。需求推高價格。”
有人說:“由于三四線城市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加上人口的凈流出,一二線城市更加成為開發(fā)商的必爭之地。但它們(特別是一線城市)土地供應本就稀少,僧多粥少必然導致每次拍地都會吸引幾十家爭搶,價格也就自然水漲船高了。”
但是,開發(fā)商哪來的這么多錢?
市場上整體的量化寬松是一個原因,不可忽視,險資大規(guī)模進入房地產也是關鍵因素。
經濟下滑、利率走低、年中股災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保險投資原先的收益率,資本市場也普遍認為險資收益率承壓。
所以,險資們?yōu)榱颂岣呤找媛?,迫切需要尋找新的投資標的。它們喜歡光顧房地產,當然首先是行業(yè)和產品具備較高穩(wěn)定性。
更重要的,相對來說有些公司的收益率還有驚喜。因為房地產行業(yè)的平均凈利潤率,雖然只有10%出頭,但由于負債率高,周轉速度不斷提高,控制度高的公司凈資產回報率往往能做到20%~30%,這不算驚喜嗎?所以,現(xiàn)在很多保險資金當然樂于給開發(fā)商錢。有了錢買地,底氣就足啊。
但地也不能亂買。今年20家龍頭房企在一線城市買地花費的資金,占他們買地總花費的44%,基本上手上的錢都砸一線城市了。
地價太貴,房子賣得掉?
“地價太貴,百姓收入跟不上,房子能賣掉?”其實,這個邏輯有點問題。這么貴的地建出的房子,是賣給老百姓的嘛?
就算是有錢人也不買這些房子,它們一樣賣得掉。
為什么?因為包括保險、基金在內的諸多機構都可以投資房地產。樓市也像中國的股市那樣,未來會活躍大量的機構投資者。
說到這里,有敏銳的人已經發(fā)現(xiàn):我們平常想通過那些理財產品、保險、信托、資管計劃多賺些收益,但我們拿給機構的錢有些是給土地買單的,而我們賺的收益以后也很可能也是為了給更高的房價埋單(如果你要買房或投資房地產)。
這么一來,算一算,以后理財產品收益每增1%,房價就會提高10%,這并非不可能??!而且繞過去繞過來,花的都是自己的錢,還可能一分錢都沒賺。這是不是和早些年流傳的“窮人把錢存入銀行,實際上是補貼富人”是一個道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