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91天堂嫩模在线播放,国产免费小视频在线观看,久久免费公开视频,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网页大全,日韩不卡在线视频,视频一区二区精品的福利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全國彩票銷售同比大漲49%!哪里的人最愛買彩票?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13 18:52:50

每經記者 黃名揚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孫志成    

CFF20LXzkOyZlqhkocxKHVDGYfPKw8Dicp91KRyySuXFqoN5Al693Ck05a31IhsGRvPjaChEjPbMdrtzZViafM9w.jpg

街邊冷清的彩票店,正迎來一波又一波年輕人。

近日,財政部例行公布的一組數據,引起不小的關注:今年1-4月,全國累計銷售彩票1751.50億元,同比增長49.3%,創(chuàng)下五年來新高。其中4月銷售額就達到503.26億元,同比大漲62.0%。而且,全國所有省份的銷售數據都在增長。

如果稍微把時間線拉長,上一次有關彩票的話題沖上熱搜,還是因為彩票銷量大幅下滑。當時一度有媒體感慨:“買彩票的人越來越少,彩票變成舊時代的遺物。”

實際上,2018年,全國彩票銷售額創(chuàng)下5114.72億元的歷史記錄之后,曾連續(xù)兩年陷入負增長。不過,從2021年開始,全國彩票銷售額就開始一路走高,并且增長態(tài)勢不斷加快。

CFF20LXzkOyaicyRHdXrKH0sOEA7PBP1hKDDaSBpQXCvfzXBteY8dBVkXcTwU0K5mS3AWMzFMXTwCdRzWicBdCfA.jpg

為什么買彩票的人越來越多了?彩票“爆賣”背后,哪里的人貢獻最多?巨額的彩票銷售收入,最后又流向了哪里?我們買彩票時,又是在買什么?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01

前些年,隨著股票、基金、可轉債等投資選擇不斷增多,曾經風靡一時的彩票銷售一度遇冷。在2018年沖頂之后,全國彩票銷售迅速降溫,短短兩年時間從高峰時的5114.72億元降至2020年的3339.51億元,僅相當于2013年的水平。

那么,我們又該如何看待眼下的“彩票熱”?

根據財政部官網的說法,最近彩票銷量大漲,主要原因是受體育賽事帶動效應,以及彩票游戲促銷等因素的影響

我國的彩票分福利彩票和體育彩票兩種類型,從今年1-4月的數據看,福利彩票中漲幅最大的是即開型彩票;體育彩票中上漲最明顯的則是競猜型彩票。

實際上,競猜型體育彩票從去年卡塔爾世界杯就已開始陡增。根據中國體彩報數據,去年世界杯開賽后三周(2022年11月21日-2022年12月11日),競彩足球銷售額分別為145億元、143億元和149.5億元,相比開賽前一周17億元的銷售額,增長超7倍。

而這種趨勢,幾乎是隨著世界杯的舉辦,每四年就會出現一次。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時,全國彩票銷售額高達5114.72億元,創(chuàng)下歷史最好成績。當時,競猜型體育彩票就貢獻不小——銷售額高達1655億元,占到當年全國彩票總銷售額近1/3。

但除了常規(guī)的體育賽事帶動,這一輪“彩票熱”也有自己獨特的增長點,那就是即開型彩票的火爆——無論是體彩“頂呱刮”,還是福彩“刮刮樂”,眼下在年輕人中火起來的彩票,主要也就是這類即開型彩票。數據顯示,去年即開型彩票銷售額占比還只有14%,今年1-4月就上漲了3個百分點,達到17%。

CFF20LXzkOyaicyRHdXrKH0sOEA7PBP1h3aKGPFf4WlgWLV4l99mXVXpbLKbn3Sk2kSGicV6NqAiaJYTLiaSXSlzvQ.jpg

這和社交平臺上的“潮流”不謀而合。網絡上,不少視頻和發(fā)帖的關鍵詞,都是“一刮到底”。就像很多年輕人熱衷買盲盒一樣,他們通常一買就是整本刮刮樂,然后一個個慢慢刮,雖然有時“成本600元回本只有50元”,但主打的就是一個“爽、解壓和過癮”。

這或許也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買包和買醉之間選擇了買彩票”的印象來源之一。而在此之前,我國的彩票受眾主要是中年男士,很少跟年輕人沾邊。

鮮有人知的是,彩票受眾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變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彩票正以更多元的方式吸引年輕人。

與以往彩票站只開在街邊店鋪不同,如今,彩票店正逐漸出現在商超、地鐵,甚至開設快閃店。在等待電影開場、或便利店購物時,隨手買上一張即刮即兌的彩票試試手氣,正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新樂趣。

CFF20LXzkOyaicyRHdXrKH0sOEA7PBP1h0w3FEicyYUHcFdHAXj1pHvhG7F9hYH459EgBxto2ibgjgn4bJcqvyFGg.jpg

圖片來源:社交媒體平臺截圖

“喜相逢”“甜蜜蜜”“好運十倍”……只需要花上幾塊錢,就能獲得一份廉價的娛樂,還有潛在的期待,何樂而不為?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02

隨著彩票銷售水漲船高,全國最大的“票倉”又在哪里?

從省份來看,今年1-4月的彩票銷售額,最高的是廣東,總銷售額達到176.7億元。江蘇、浙江、山東三省緊隨其后,前四個月的銷售額也在百億級別,分別為139.1億元、138.7億元和124.4億元。

CFF20LXzkOyaicyRHdXrKH0sOEA7PBP1h4JWKJgyPSzXYnI5tkyRzaoMcwl7u3IEZ9yftIdwyEHJtHueJAqvNHg.jpg

值得注意的是,這四個省份剛好是經濟規(guī)模位居全國前四的經濟大省。而且,這四個省份一直都是彩票銷售“大戶”。

自2013年起,廣東一直蟬聯彩票“銷售冠軍”。2022年,廣東一省的彩票銷售額就占到全國一成以上。同一年,廣東、江蘇、浙江、山東四省的彩票銷售額,合計近1400億元,約占全國1/3。

當然,這也與各省份人口規(guī)模相關。實際上,四川、河南等人口大省彩票銷售額同樣位居全國前列。

如果從人均數據來看,名列前茅的是天津、浙江和北京。今年1-4月,這三個省份平均每人花了超200元購買彩票。相比之下,同期人均排名靠后的三個省份是山西、廣西和海南,今年前四個月人均彩票銷售額均在80元以下。

CFF20LXzkOyaicyRHdXrKH0sOEA7PBP1hkjvvP3uQNEJV3qx2C5VsZBFqCNjTTVumWgV7JhhFh4ynH53x7dPsZw.jpg

巧的是,彩票銷售表現突出的,不少是外來人口多的省份。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外來人口最多的10個省份中,有6個都位列人均彩票額前十名;其余4個省份中,廣東、山東、河北也占據彩票銷售總額前十。10個省份中,只有福建總額和人均均未進全國十強。

CFF20LXzkOyaicyRHdXrKH0sOEA7PBP1hmbqKFCzLIAWFtWVgPglkA16xPXOHAjFJS66CPVCI6OBKxXFUMolKrg.jpg

一種可能的解釋是,外來人口一般以年輕人為主,比如廣東尤其是廣州、深圳等城市,都屬于全國“最年輕”的城市陣營。

另一方面,以往還有研究分析指出,買彩票的“主力軍”是外來人口、流動人口等“生活狀態(tài)不穩(wěn)定的人”。

去年10月,財政部主管的《國家彩票》雜志曾發(fā)表文章談到,彩票行業(yè)存在某種程度的“口紅效應”。文章援引“歐洲彩票協會”的一組研究數據指出,盡管疫情在全球范圍內帶來的經濟不確定性增加,但在2021財年中,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qū)的彩票機構都創(chuàng)造了有史以來的最高銷量。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03

這些彩票收入,最后又流向了哪里?

在中國,彩票是為了籌集社會公益資金、促進社會公益事業(yè)發(fā)展而特許發(fā)行的。1987年,天津市造幣廠印制出我國第一張福利彩票;1994年,體育彩票在全國統一發(fā)行。截至今年6月10日,我國體育彩票已累計籌集公益金7306.41億元,福利彩票也已超過7917億元。兩者之和,已突破1.52萬億元。

所謂彩票公益金,就是賣彩票的總收入,除去返獎獎金以及各種發(fā)行費用之后的凈收入。這筆錢實際上是政府非稅收入的形式之一,與稅收一樣,彩票公益金也歸入國家財政收入當中

這些錢由誰管、具體如何花呢?

根據國務院批準的彩票公益金分配政策,這些錢將在中央和地方之間對半分;地方自留部分,由省一級的財政部門,與民政、體育等有關部門研究確定分配原則。這也就意味著,彩票銷售額越高的省份,納入本省份財政的金額就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中獎逾期未兌,那這部分獎金也將被納入彩票公益金當中。這筆錢將由彩票銷售機構上繳省級財政,全部留歸地方使用。

而中央集中的彩票公益金,則將在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民政部和國家體育總局之間,分別按60%、30%、5%和5%的比例分配。

CFF20LXzkOyaicyRHdXrKH0sOEA7PBP1hMrXYibmjVWib6vNdSdewK3XYdiaWkictJN15iasZgCWUlsHp14ZpnbYQaag.jpg

圖片來源:中國體育彩票官方微信號

從2021年的數據看,全國發(fā)行銷售彩票共3732.85億元,籌到的彩票公益金為1046.66億元,約占總銷售額的28%。

其中,中央財政安排的彩票公益金支出約為502.7億元。具體來看,有310.89億元用于補充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占比61.8%;139.99億元用于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主要用在教育助學、醫(yī)療救助、鄉(xiāng)村振興等方面。

民政部和國家體育總局,則各支出25.91億元。前者主要用于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zhàn)略、提升競技體育綜合實力、豐富體育供給等方向;后者主要花在了資助老年人福利、殘疾人福利和兒童福利等方面。

總結而言,在彩票銷售額中,一般約有55%進入兌獎池,用于支付中獎彩民的獎金,剩下的用于社會福利和相關管理開支。如果照此計算,買彩票的平均收益率是負45%。彩市中頭獎概率最低的是大樂透玩法,概率甚至只有2142萬分之一

CFF20LXzkOyaicyRHdXrKH0sOEA7PBP1hlx9UdBb80qJBonkwkXgOfFxLPkjfgKzehJGre5yuicEiaC2EUMbhahTg.png

圖片來源:中國福彩官方微信號

不過,對于只是偶爾需要一點撫慰的年輕人來說,購買彩票到底是不是理性消費,又能帶來多少預期回報,也許并不是最重要的問題。

記者|黃名揚 編輯|劉艷美?孫志成 杜波?

校對|盧祥勇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chuàng)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街邊冷清的彩票店,正迎來一波又一波年輕人。 近日,財政部例行公布的一組數據,引起不小的關注:今年1-4月,全國累計銷售彩票1751.50億元,同比增長49.3%,創(chuàng)下五年來新高。其中4月銷售額就達到503.26億元,同比大漲62.0%。而且,全國所有省份的銷售數據都在增長。 如果稍微把時間線拉長,上一次有關彩票的話題沖上熱搜,還是因為彩票銷量大幅下滑。當時一度有媒體感慨:“買彩票的人越來越少,彩票變成舊時代的遺物。” 實際上,2018年,全國彩票銷售額創(chuàng)下5114.72億元的歷史記錄之后,曾連續(xù)兩年陷入負增長。不過,從2021年開始,全國彩票銷售額就開始一路走高,并且增長態(tài)勢不斷加快。 為什么買彩票的人越來越多了?彩票“爆賣”背后,哪里的人貢獻最多?巨額的彩票銷售收入,最后又流向了哪里?我們買彩票時,又是在買什么? 01 前些年,隨著股票、基金、可轉債等投資選擇不斷增多,曾經風靡一時的彩票銷售一度遇冷。在2018年沖頂之后,全國彩票銷售迅速降溫,短短兩年時間從高峰時的5114.72億元降至2020年的3339.51億元,僅相當于2013年的水平。 那么,我們又該如何看待眼下的“彩票熱”? 根據財政部官網的說法,最近彩票銷量大漲,主要原因是受體育賽事帶動效應,以及彩票游戲促銷等因素的影響。 我國的彩票分福利彩票和體育彩票兩種類型,從今年1-4月的數據看,福利彩票中漲幅最大的是即開型彩票;體育彩票中上漲最明顯的則是競猜型彩票。 實際上,競猜型體育彩票從去年卡塔爾世界杯就已開始陡增。根據中國體彩報數據,去年世界杯開賽后三周(2022年11月21日-2022年12月11日),競彩足球銷售額分別為145億元、143億元和149.5億元,相比開賽前一周17億元的銷售額,增長超7倍。 而這種趨勢,幾乎是隨著世界杯的舉辦,每四年就會出現一次。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時,全國彩票銷售額高達5114.72億元,創(chuàng)下歷史最好成績。當時,競猜型體育彩票就貢獻不小——銷售額高達1655億元,占到當年全國彩票總銷售額近1/3。 但除了常規(guī)的體育賽事帶動,這一輪“彩票熱”也有自己獨特的增長點,那就是即開型彩票的火爆——無論是體彩“頂呱刮”,還是福彩“刮刮樂”,眼下在年輕人中火起來的彩票,主要也就是這類即開型彩票。數據顯示,去年即開型彩票銷售額占比還只有14%,今年1-4月就上漲了3個百分點,達到17%。 這和社交平臺上的“潮流”不謀而合。網絡上,不少視頻和發(fā)帖的關鍵詞,都是“一刮到底”。就像很多年輕人熱衷買盲盒一樣,他們通常一買就是整本刮刮樂,然后一個個慢慢刮,雖然有時“成本600元回本只有50元”,但主打的就是一個“爽、解壓和過癮”。 這或許也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買包和買醉之間選擇了買彩票”的印象來源之一。而在此之前,我國的彩票受眾主要是中年男士,很少跟年輕人沾邊。 鮮有人知的是,彩票受眾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變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彩票正以更多元的方式吸引年輕人。 與以往彩票站只開在街邊店鋪不同,如今,彩票店正逐漸出現在商超、地鐵,甚至開設快閃店。在等待電影開場、或便利店購物時,隨手買上一張即刮即兌的彩票試試手氣,正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新樂趣。 圖片來源:社交媒體平臺截圖 “喜相逢”“甜蜜蜜”“好運十倍”……只需要花上幾塊錢,就能獲得一份廉價的娛樂,還有潛在的期待,何樂而不為? 02 隨著彩票銷售水漲船高,全國最大的“票倉”又在哪里? 從省份來看,今年1-4月的彩票銷售額,最高的是廣東,總銷售額達到176.7億元。江蘇、浙江、山東三省緊隨其后,前四個月的銷售額也在百億級別,分別為139.1億元、138.7億元和124.4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四個省份剛好是經濟規(guī)模位居全國前四的經濟大省。而且,這四個省份一直都是彩票銷售“大戶”。 自2013年起,廣東一直蟬聯彩票“銷售冠軍”。2022年,廣東一省的彩票銷售額就占到全國一成以上。同一年,廣東、江蘇、浙江、山東四省的彩票銷售額,合計近1400億元,約占全國1/3。 當然,這也與各省份人口規(guī)模相關。實際上,四川、河南等人口大省彩票銷售額同樣位居全國前列。 如果從人均數據來看,名列前茅的是天津、浙江和北京。今年1-4月,這三個省份平均每人花了超200元購買彩票。相比之下,同期人均排名靠后的三個省份是山西、廣西和海南,今年前四個月人均彩票銷售額均在80元以下。 巧的是,彩票銷售表現突出的,不少是外來人口多的省份。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外來人口最多的10個省份中,有6個都位列人均彩票額前十名;其余4個省份中,廣東、山東、河北也占據彩票銷售總額前十。10個省份中,只有福建總額和人均均未進全國十強。 一種可能的解釋是,外來人口一般以年輕人為主,比如廣東尤其是廣州、深圳等城市,都屬于全國“最年輕”的城市陣營。 另一方面,以往還有研究分析指出,買彩票的“主力軍”是外來人口、流動人口等“生活狀態(tài)不穩(wěn)定的人”。 去年10月,財政部主管的《國家彩票》雜志曾發(fā)表文章談到,彩票行業(yè)存在某種程度的“口紅效應”。文章援引“歐洲彩票協會”的一組研究數據指出,盡管疫情在全球范圍內帶來的經濟不確定性增加,但在2021財年中,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qū)的彩票機構都創(chuàng)造了有史以來的最高銷量。 03 這些彩票收入,最后又流向了哪里? 在中國,彩票是為了籌集社會公益資金、促進社會公益事業(yè)發(fā)展而特許發(fā)行的。1987年,天津市造幣廠印制出我國第一張福利彩票;1994年,體育彩票在全國統一發(fā)行。截至今年6月10日,我國體育彩票已累計籌集公益金7306.41億元,福利彩票也已超過7917億元。兩者之和,已突破1.52萬億元。 所謂彩票公益金,就是賣彩票的總收入,除去返獎獎金以及各種發(fā)行費用之后的凈收入。這筆錢實際上是政府非稅收入的形式之一,與稅收一樣,彩票公益金也歸入國家財政收入當中。 這些錢由誰管、具體如何花呢? 根據國務院批準的彩票公益金分配政策,這些錢將在中央和地方之間對半分;地方自留部分,由省一級的財政部門,與民政、體育等有關部門研究確定分配原則。這也就意味著,彩票銷售額越高的省份,納入本省份財政的金額就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中獎逾期未兌,那這部分獎金也將被納入彩票公益金當中。這筆錢將由彩票銷售機構上繳省級財政,全部留歸地方使用。 而中央集中的彩票公益金,則將在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民政部和國家體育總局之間,分別按60%、30%、5%和5%的比例分配。 圖片來源:中國體育彩票官方微信號 從2021年的數據看,全國發(fā)行銷售彩票共3732.85億元,籌到的彩票公益金為1046.66億元,約占總銷售額的28%。 其中,中央財政安排的彩票公益金支出約為502.7億元。具體來看,有310.89億元用于補充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占比61.8%;139.99億元用于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主要用在教育助學、醫(yī)療救助、鄉(xiāng)村振興等方面。 民政部和國家體育總局,則各支出25.91億元。前者主要用于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zhàn)略、提升競技體育綜合實力、豐富體育供給等方向;后者主要花在了資助老年人福利、殘疾人福利和兒童福利等方面。 總結而言,在彩票銷售額中,一般約有55%進入兌獎池,用于支付中獎彩民的獎金,剩下的用于社會福利和相關管理開支。如果照此計算,買彩票的平均收益率是負45%。彩市中頭獎概率最低的是大樂透玩法,概率甚至只有2142萬分之一。 圖片來源:中國福彩官方微信號 不過,對于只是偶爾需要一點撫慰的年輕人來說,購買彩票到底是不是理性消費,又能帶來多少預期回報,也許并不是最重要的問題。 記者|黃名揚編輯|劉艷美孫志成杜波 校對|盧祥勇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劉國梅攝 |每日經濟新聞nbdnews原創(chuàng)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