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3-10 18:07:38
◎許強表示,目前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部門來管理指揮,導致多災種(監(jiān)測預警)比較難以實施,“管理機制不統(tǒng)一,首先數據就不能相互獲取,監(jiān)測也是各干各的?!?/p>
◎“‘東數西算’是一個好事情,西部確實還需要算力提升,對于地災防治,尤其是多災種防治,包括下一步實施自動化和智能化的隱患識別等都需要算力?!?/p>
每經實習記者 楊夏 記者 陳俊杰 每經編輯 梁梟
我國復雜的地質條件和特殊的地形地貌孕育了災害多發(fā)的地質環(huán)境。根據自然資源部數據,2021年,全國共發(fā)生地質災害4772起,造成80人死亡、11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32億元。從災害類型看,滑坡2335起、崩塌1746起、泥石流374起、地面塌陷285起、地裂縫21起、地面沉降11起。
作為在地質災害防治及預警領域深耕多年的專家,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許強曾在履職過程中提出多個與地質災害防治有關的提案。其中不乏受到廣泛關注,并推動有關部門執(zhí)行及相關行業(yè)發(fā)展的提案。
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許強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3月9日,許強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他表示:“多災種聯合監(jiān)測預警這塊,我前幾年也曾經提過專門的提案,除了今年我重點關心生態(tài)環(huán)境方面,這幾年最主要關心的還是防災減災方面。”許強認為,目前我國建立多災種聯合監(jiān)測預警體系方面最主要的問題還是管理機制。
在地災監(jiān)測預警過程中,先進技術的作用日益凸顯,但也對處理數據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伴隨“東數西算”政策的落地,地災監(jiān)測預警有關的算力需求將得到進一步滿足。
當下,氣候變化趨勢明顯,極端天氣日益頻發(fā),強降雨、城市內澇、干旱、泥石流、臺風等氣象及地質災害不斷增多。同時,由于我國地形復雜,山地廣布,自然災害的防控難度較大。許強認為,為了減少乃至避免自然災害帶來的各種人員傷亡及經濟損失,應盡快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多災種聯合監(jiān)測預警體系。
多種地質災害對我國造成了影響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目前在技術手段上,我國已經具備了構建多災種聯合監(jiān)測預警體系的條件。單一災種預警均有相應部門負責,且布局了大量監(jiān)測預警設備。不過許強表示,目前沒有一個部門來統(tǒng)一管理指揮,導致多災種(監(jiān)測預警)比較難實施。“管理機制不統(tǒng)一,首先數據就不能相互獲取,監(jiān)測也是各干各的。”
許強還援引了日本氣象廳的例子。日本氣象廳基本負責了日本主要自然災害的監(jiān)測預警,包括臺風、海嘯、地震、火山噴發(fā)等。
“雖然建立多災種聯合監(jiān)測預警體系是一個很好的趨勢,但是由于缺乏統(tǒng)一的管理機制體制,現在推起來也比較難。”許強建議,可以由應急管理部等相關部門牽頭,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單位或者小組來統(tǒng)一協調和管理指揮。
早在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許強就提交了《充分利用高新技術,進一步提升我國地質災害防治能力》的提案。他在提案中建議,盡快引入現代合成孔徑雷達、激光雷達等高新技術,構建“空-天-地”一體化的地質災害隱患早期識別“三查”體系。
“激光雷達傳統(tǒng)認為主要用于自動駕駛方面,實時探測前方的障礙物進行自動避障,用的是測距的功能。然而實際上利用激光雷達的測距功能還可以衍生出測繪的功能。”許強說,“當成千上萬束(激光)打出去后,到達植被上,有一部分的激光可以穿透植被到達地面,利用這個原理就可以去除植被(的影響)。”
用激光雷達描繪的地質地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我們在西南山區(qū)很多地方植被都很茂盛,就像是人穿了一件衣服,激光雷達就相當于X光的透視功能,或直接將衣服脫掉,這樣隱藏于植被之下的完整地形、巖石結構、裂縫就能看得見了。”
技術的進步也帶來了產業(yè)的興盛。“這兩年我一直在極力推動這個技術,現在產業(yè)發(fā)展很快,很多企業(yè)都在開展相關的研究,很多測繪行業(yè)(的企業(yè))主動來找我進行溝通合作。”
許強還強調,激光雷達在實景三維成像方面的作用也極為重要。利用SLAM(同步定位與建圖)技術,實現同步定位和三維地圖快速構建。作為我國重要的新型基礎設施,實景三維中國也需要激光雷達等先進技術的賦能。
除了先進的硬件設施外,許強所屬的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huán)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利用自主研發(fā)的具自適應調整采樣頻率功能的裂縫計和地質災害實時監(jiān)測預警系統(tǒng),在5年中10次提前成功預警甘肅省永靖縣鹽鍋峽鎮(zhèn)黑方臺滑坡。
許強表示:“過去滑坡預警是采用閾值預警,研究滑坡變形程度達到多少、降雨量達到多少(閾值)時進行預警,但是各處滑坡閾值差異極大,這種方法很難成功預警?,F在通過大量研究搞清楚滑坡的變形規(guī)律,因為在滑坡發(fā)生前會出現加速變形階段,計算機對滑坡的變形過程進行實時分析計算,根據這個變形特征進行預警。這個就叫過程預警、實時動態(tài)跟蹤預警。”
近期,“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我國將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qū)、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多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jié)點。
許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東數西算’是國家對我國算力體系的一次重新布局,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大數據中心體系。‘東數西算’包含了軟硬件建設,將算力在全國進行布局。東部提供數據,西部進行計算。‘東數西算’是利用各地各自的特點,發(fā)揮西部的自然條件(優(yōu)勢)和東部的算力需求(優(yōu)勢)。”
在地災監(jiān)測預警過程中,大量的監(jiān)測數據需要進行實時處理。從技術發(fā)展的趨勢來看,實時動態(tài)監(jiān)測對數據處理速度和處理量的提升十分明顯。尤其是在構建統(tǒng)一的多災種聯合監(jiān)測預警體系后,將各類數據匯總之后進行計算就需要大量的算力支持。
許強舉例說道,目前本地能提供的算力還不能完全滿足他從事研究的需求,尤其是人工智能相關的算力,本地超算中心主要以一般計算為主,如果想要進行圖像處理、人工智能圖像識別方面的計算,就還存在算力缺口。
許強認為:“‘東數西算’是一個好事情,西部確實還需要算力提升,對于地災防治,尤其是多災種防治,包括下一步實施自動化和智能化的隱患識別等都需要算力。通過衛(wèi)星一邊拍攝一邊自動計算,能較快識別隱患和發(fā)布預警,都需要算力的保證和數據的保證。”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