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20 19:12:56
每經記者 師安鵬 每經編輯 畢華章
回顧2019年的中西部格局,風云幾多變幻。
鄭州排名進位;成渝“握手言和”,定調雙城經濟圈,輔以西部陸海新通道加持;相較之下,被秦嶺違建別墅、一把手長期空缺等事件一度“搶鏡”的西安,則透出些許落寞的味道……
今年勢必更難平靜,受“黑天鵝”事件影響,武漢重挫;為對沖疫情和經濟下行,“新基建”賽道開啟,被寄予厚望。
緊隨其后的是,重慶、成都、西安、濟南獲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chuàng)新發(fā)展試驗區(qū)。
眼下城市競爭,本質是都市圈、城市群資源之爭。
西安遠未“吃飽”,近期的種種跡象表明,擴大夯實都市圈,延伸輻射半徑,被官方提到空前高度,而“新基建”有望加速這一戰(zhàn)略進程——今年的中西部格局,會有何新氣象?
1
王文濤主政濟南時期,有過一句話,道出了中國城市當下的成長邏輯。
“資源向大城市集聚是區(qū)域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也是必由之路,未來各省間的競爭,就是城市群的競爭,或者說是核心城市的競爭。核心城市是集聚起來的,我們不集聚,就會被別的城市集聚;機遇是搶抓出來的,我們不去搶,必然有別的城市去搶。”
正如所見,濟南去年收編了萊蕪,“強省會”效應開始顯現。
集全省之力做大中心城市——這句話聽上去很殘酷,似乎對其它地級市并不公平,但區(qū)域發(fā)展不是“撒胡椒面”,像過去那樣單打獨斗參與國內國際競爭,現階段更是不可想象。
所以,是培育實力大哥,帶領小弟們一起搶資源,還是發(fā)展大潮中一起挨餓充當“吃瓜群眾”,其實并不難選擇。
于此競爭邏輯,聚焦中西部格局,西安“強敵環(huán)伺”的態(tài)勢顯然嚴峻。
鄭州,這座腹地輻射人口近乎西安4倍的中原No.1,2019年全國城市GDP排名躋身第16位,與西安進一步拉開距離。
今年初,河南再添一把火,“1+4”(開封、許昌、新鄉(xiāng)、焦作與鄭州融合發(fā)展)做大鄭州都市區(qū),寫進了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
更大的壓力,恐怕要來自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定調。
與黃河流域經濟帶不同的是,前者的內容更加聚焦,化反、騰挪的空間也更具想象力。
眾所周知,由于歷史、政策、經濟結構、發(fā)展質量等方面差異,成渝地區(qū)過去內耗比較嚴重,資源爭奪白熱化。
如今國家層面對其重新部署,兩座全國排名前十的大城,“握手言和”、“一致對外”,再有“西部陸海新通道”加持,在爭奪中國經濟第四極的進程中,已隱隱領先由武漢、長沙領銜的長江中游城市群一籌。
至于曾經的“西三角”概念,再回首,只剩唏噓……
2
2020,西安如何突圍?
在回答之前,我們有必要重溫:今后的城市競爭,從本質上講,是中心城市領銜的都市圈、城市群的資源競爭。
但都市圈、城市群不是圖紙作畫就能解決。
國家發(fā)改委發(fā)展戰(zhàn)略和規(guī)劃司副司長周南去年分享過一個小細節(jié):到某省會城市出差,高鐵離這個城市還有15分鐘的時候是一片農田,10分鐘左右遠遠地有一些城市連綿帶的景象,還有5分鐘的時候,出現了大量建設工地。
言下之意,城市自身還沒有“吃飽”,很難指望它去發(fā)揮有效的中心輻射帶動作用。
上述現象,在去年的西安區(qū)域經濟表現中,也有直觀印證——13個行政區(qū)(縣),6個出現負增長,且多分布于非主城區(qū),都市圈“饑渴”之格局,可見一斑。
據粉巷君(ID:nbdfxcj)觀察,今年以來的種種跡象表明,加快夯實都市圈,釋放更具吸引力的投資空間,有序延伸中心城市輻射力半徑,已被視為西安現階段的重要突圍手段之一。
近期出臺的《西安市支持工業(yè)園區(qū)發(fā)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財政資金優(yōu)先向貧困縣工業(yè)集中區(qū)傾斜。
包括此前公布的西安2020年重點在建項目,計劃投資4800億元,除市級重點管理項目投資2650億元之外,西咸新區(qū)+7個開發(fā)區(qū)+富閻產業(yè)合作園,計劃總投資占到1826億元——做大都市圈層的指向非常明顯。
眼下熱議的“新基建”,也將助西安一臂之力。
3月9日,科技部發(fā)布重要通知,支持重慶、成都、西安、濟南四地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chuàng)新發(fā)展試驗區(qū)。對西安的定位是,“發(fā)揮人工智能對西安高質量發(fā)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有力促進‘一帶一路’建設。”
回顧2008年那一輪大基建,武漢、鄭州等城市可是受益良多呵!
3
做大都市圈、城市群,同時也符合頂層設計的戰(zhàn)略意志。
事實上,國家發(fā)改委年初已表態(tài):今年將進一步加大對重點城市群、都市圈的投資力度。包括推動城鎮(zhèn)落戶、著力提高重點都市圈交通基礎設施聯通水平、規(guī)范發(fā)展特色小鎮(zhèn)和特色小城鎮(zhèn)等。
得益于從中央到地方的政策傾斜,大西安都市圈層的投資表現,相信會更加活躍。
資本向來喜歡用腳投票。
早先的上海西郊,集合國際會展、全球商貿、商務辦公、人文住宅等功能的“虹橋世界中心”,猶如一顆重磅禮花驚艷上海灘,將虹橋片區(qū)推上了航空大都會的新段位。尤其全球商貿港,被市商貿委認定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6天+365天’常年交易平臺”。
后來,綠地230億“重倉”西咸新區(qū)空港新城,同樣的投資邏輯,同樣的功能結構,作品命名“西安世界中心”。據最新消息,包括住宅等部分業(yè)態(tài)即將推向市場。
后續(xù)隨著全球商貿、國際會展等業(yè)務集聚,空港新城又會迎來怎樣的蟬變?
其實,觀察資本近年來的西安布局,對都市圈層的“寵愛”可謂與日俱增。
其中不乏綠地這樣的“鐵粉”——2018年的“501”(后調整為498),2019年的“301”,2020年的綠地西安世界中心,均落地西咸新區(qū)。
如此投資當然多多益善!
粉巷君一直有個觀點,判斷大西安都市圈成熟的標志之一,就是像空港新城這種輻射帶動力強、產業(yè)開放合作程度高的片區(qū),有朝一日化身國際航空大都市的時候。
實際上,中西部格局還有更多參考。
回顧過去十年數據,重慶GDP累計增長261.5%,四川229.4%,陜西215.7%,貴州更是以328.6%位居全國榜首。尤其“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中國向西開放態(tài)勢愈發(fā)看漲。
加之“黑天鵝”事件的影響,不排除投資向成都、重慶、西安等武漢周邊大城轉移的可能。而疫情引發(fā)人們對城市的重新認知,像西安這種醫(yī)療資源排名靠前的城市,也有望格外受到青睞。
都市圈的舞臺帷幕升起,燈光打亮,關鍵還在善舞……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朱迪鋒 UIG優(yōu)力易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