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23 21:08:47
隨著對外政策不斷開放,中國的金融市場越來越受到國外投資者的重視,搶灘中國市場成為了大型外資金融機構全球化競爭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12月以來,外資進入中國資管領域的消息越來越密集,券商、理財子公司、基金投顧等領域都有外資巨頭的身影。
每經記者 聶虹 每經編輯 肖芮冬
近來,A股國際化進程加快,金融機構的開放程度也提速。外資進軍中國的消息刷頻網絡:東方匯理資管和中銀理財合資成立首家外資控股理財公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作為首家核準成立的外資控股合資券商正式開業(yè),先鋒領航和螞蟻金服合資成立投資顧問公司,貝萊德、淡馬錫與建行商議成立合資理財公司……
雖然基金、券商、期貨的外資股比限制在2020年才會漸次取消,但外資近期動作頻頻,搶灘中國市場的渴望顯而易見。面對來勢洶洶的“華爾街之狼”,金融市場興奮中似乎又帶有一絲不安,其中會有更多的機遇還是挑戰(zhàn)?
隨著對外政策不斷開放,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14億人口大國,中國的金融市場越來越受到國外投資者的重視,搶灘中國市場成為了大型外資金融機構全球化競爭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有目共睹,12月以來,外資進入中國資管領域的消息越來越密集,券商、理財子公司、基金投顧等領域都有外資巨頭的身影。
券商方面,在去年證監(jiān)會正式發(fā)布《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將外商在合資證券業(yè)的持股比例由30%以內放寬到51%。當年12月,瑞銀對外發(fā)布消息稱,瑞銀正式控股中國內地合資證券公司瑞銀證券,持股比例由24.99%增加至51%,瑞銀券商成為首家增持股權實現(xiàn)控股的外資合資券商。其后,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和摩根大通證券兩家外資控股券商于今年正式獲準成立,其中12月20日,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已于上海正式展業(yè)。
除了券商,去年基金管理和期貨公司的外資投資比例限制也放寬到了51%,并規(guī)定三年后不再設限。今年8月,摩根大通旗下的摩根資管已成功競拍上投摩根基金2%股權。至此,上投摩根51%的股權由摩根資管持有,成為業(yè)內首家外資控股的基金公司。此外,也有外資巨頭將觸角伸向基金銷售領域。今年10月18日,青島證監(jiān)局公告,核準青島意才財富管理有限公司申請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業(yè)務資格的批復。據悉,該公司是一家意大利全資控股的基金銷售公司,股東方為意大利規(guī)模最大的銀行集團之一聯(lián)合圣保羅銀行。這是2017年中國擴大金融業(yè)對外開放以來,首家獲批的外資基金銷售機構。
基金管理和基金銷售之外,在今年興起的基金投顧業(yè)務中,也有外資巨頭的身影。今年四季度,基金投顧試點獲準兩批共計8家。其中,獲得基金投顧試點的螞蟻金服,已與先鋒領航(Vanguard)成立先鋒領航投顧(上海)投資咨詢有限公司,二者分別持股51%和49%,為國內投資者提供基金投顧服務。雖然不是由外資控股,但是在全國僅有8家公司獲批基金投顧業(yè)務試點的背景下,外資對國內資管業(yè)務的積極性可見一斑。
相比券商、基金,銀行理財子公司宣告成立的時間并不長,但是外資進場速度卻并沒有慢多少。監(jiān)管部門在今年7月發(fā)布11條金融業(yè)對外開放措施提出,鼓勵外資參與設立理財子公司。12月20日,銀保監(jiān)會批準了首家外方控股的理財公司——東方匯理資產管理公司和中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的合資理財公司。其中,東方匯理出資占55%,中銀理財出資占45%。同一時間傳出的還有,資產管理規(guī)模近7萬億美元的資管巨頭貝萊德、新加坡國有投資公司淡馬錫、建設銀行正在商議成立合資理財公司。
券商、基金管理、基金銷售、基金投顧、銀行理財子公司……外資正在以更強勢的姿態(tài)進入越來越多的金融業(yè)務領域。
近年來,金融領域對外開放的范圍越來越大,層次越來越深。上述外資能夠進軍中國最根本的還是在于政策的放開,而明年這種放開將越發(fā)完全。
根據證監(jiān)會此前規(guī)定,自2020年4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制;自2020年12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自2020年1月1日起,取消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而近日,銀保監(jiān)會也宣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取消經營人身保險業(yè)務的合資保險公司的外資比例限制。這意味著,8天以后,期貨和壽險公司將完全開閘。
有業(yè)內人士表示,近年來,國家把資本市場放到了一個更重要的位置,希望它能更好地和國際接軌,在金融和經濟領域進行更充分的交流,而這需要更多的市場參與者來幫助市場走向更成熟更市場化的未來,這是一個大趨勢。國際化大趨勢勢不可擋,在東方財富以及旗下天天基金共同主辦的“2019中國資管發(fā)展論壇”上,多位業(yè)內人士就此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浦發(fā)銀行總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蔡濤看來,“外資機構投資的理念、投資適當性的管理、長期投資的價值理念,還有它的品牌、科技、管理以及它代表的國際資管業(yè)最新發(fā)展的趨勢,應該能更好地推動我們的監(jiān)管和市場朝著未來資管發(fā)展的方向進步,而且讓大家的競爭能夠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競爭,包括外資。”與此同時,他表示外資機構雖有優(yōu)勢,但也有它的劣勢。“中國有很多特色的東西,他們要能夠很好地融入這個市場肯定有一個過程,再加上我們本土市場自身的優(yōu)勢。我認為不可怕,外資銀行進入這么多,我們本土的銀行應該還是非常強。”
雖然很多人認為,外資進入會對行業(yè)有所沖擊。但在富國基金總經理陳戈看來,現(xiàn)在中國的資管機構對于外資進入也要有自信。其一是現(xiàn)在中國不缺資本,甚至資本過剩,所以從資本角度來說(外資)沒有任何的優(yōu)勢。其二是以前中國缺品牌,但經過20年發(fā)展,公募基金總體來說在老百姓中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品牌。第三是投資的方法和投資的理念,“從投資經驗來說我們也不差,現(xiàn)在更大的問題可能就是大家發(fā)展的風控意識和差距的理念方面,在這個方面如果能進一步深耕的話,我想是不用怕境外沖擊的。”
景順長城基金總經理康樂也表示,外資來了之后不是立馬改變這個生態(tài),而是要先適應生態(tài)。“比如說投資顧問在海外是流行的模式,但是在國內一直沒有建設起來,不是說外資來了之后帶來這個模式,其實大資管新規(guī)對投顧產生的影響遠大于外資對投顧的影響。”同時,他表示,在外資身上也有很多可借鑒的內容,“中國的公募基金在本土深耕這么多年,確實在投資能力方面是更強的。當然,外資也有非常好的我們可借鑒的風控手法。”
華寶基金總經理黃小薏認為,外資進入中國市場,各家機構都有其戰(zhàn)略目標和定位。有些機構希望交叉銷售,將他們的投資產品在中國市場銷售,有的公司是為了投資中國核心資產,比如消費醫(yī)療有著確切增長的領域。各家外資投資機構的戰(zhàn)略規(guī)劃是個性化的,目前還比較難判斷將是一個什么樣的競爭格局,尚需時間觀察。
與此同時,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負責人劉亦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外資進入中國資管領域給行業(yè)也帶來了一些明顯的影響。以券商為例,上個月底監(jiān)管發(fā)文明確指出要做強做優(yōu)做大,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從競爭的市場角度來講,以前行業(yè)措施更多的是以健康發(fā)展為主,保護行業(yè)基本生態(tài)和模式,無論是大型、中型還是小型券商都能很好地生存下來;現(xiàn)在是明顯傾向鼓勵券商做優(yōu)做強,包括多渠道充實證券公司資本,鼓勵市場化并購重組等,創(chuàng)新試點大多數(shù)集中在頭部券商里面嘗試,小型機構面臨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而在跟海外機構的競爭中,他認為國內機構的顯著優(yōu)勢之一是更懂中國。“一方面,國內機構在前期已經有足夠深厚的客戶基礎,這種和客戶之間的信任關系,不是海外機構進來想得到就能得到的。其次,不同于其他行業(yè),金融業(yè)拼的是服務。中國在模式上可能有所欠缺,但服務成果上,我覺得外資目前是很難媲美的。”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