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09 01:46:30
財政部共曝光了五家騙取國家補貼的公司,其合計騙補金額超過10億元。其中,知名品牌金龍、奇瑞赫然在列。根據《通報》內容,對五家騙補公司,除追回已發(fā)補貼等處分措施外,財政部還開出了3.74億元的罰單。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左越 實習記者 趙成
◎每經記者 左越 實習記者 趙成
為了促進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從2009年開始,中央財政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予以補助,截至2015年底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補助資金334.35億元。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截至2015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49.7萬輛,銷售約44萬輛。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和消費國。
可與此同時,一些企業(yè)卻打起了歪主意。9月8日,財政部官網發(fā)布《關于地方預決算公開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專項檢查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對新能源騙補行為首次“亮劍”。此次,財政部共曝光了五家騙取國家補貼的公司,其合計騙補金額超過10億元。其中,知名品牌金龍、奇瑞赫然在列。根據《通報》內容,對五家騙補公司,除追回已發(fā)補貼等處分措施外,財政部還開出了3.74億元的罰單。
值得一提的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述五家騙補企業(yè)均為客車生產企業(yè)。對此,有分析指出,新能源客車技術門檻較低,在獲得政府補貼后有較大利潤空間,所以騙補行為比較多;而新能源乘用車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研發(fā)資金,成本很高。
客車業(yè)成騙補重災區(qū)
根據《通報》,財政部于2016年初組織力量,對90家主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yè)進行了專項檢查,共涉及2013~ 2015年已獲得和已申報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新能源汽車40.1萬輛,抽查13.3萬輛已銷售的新能源汽車的運營狀態(tài)。在檢查中財政部發(fā)現,一些企業(yè)違反相關法律法規(guī)涉嫌騙取財政補貼,部分車輛未銷售給消費者就提前申報補貼,不少車輛領取補貼后閑置。
此次,財政部共曝光了五家存在騙補行為的新能源汽車企業(yè):蘇州吉姆西客車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吉姆西)、金龍聯合汽車工業(yè)(蘇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金龍)、深圳市五洲龍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五洲龍)、奇瑞萬達貴州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奇瑞萬達貴州客車)及河南少林客車股份(以下簡稱少林客車)有限公司。上述五家車企騙補金額共計10.1021億元。
其中,惡意騙補情節(jié)最嚴重的是蘇州吉姆西。該公司主要通過編造虛假材料采購、車輛生產銷售等原始憑證和記錄,上傳虛假合格證,違規(guī)辦理機動車行駛證的方式,虛構新能源汽車生產銷售業(yè)務,虛假申報2015年銷售新能源汽車1131輛,涉及中央財政補助資金26156萬元。
其余四家公司,則主要是通過虛假申報當年銷售新能源汽車數量來騙取財政補貼資金等。其中,蘇州金龍騙補金額高達5.1921億元,居五家企業(yè)之首;深圳五洲龍騙補金額為0.5574億元;奇瑞萬達貴州客車騙補0.981億元;少林客車騙補0.756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財政部此次公布的騙補企業(yè)全部為客車企業(yè)。
對此,國家863計劃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jiān)理咨詢專家組組長王秉剛對記者表示,“與新能源乘用車相比,新能源客車由于前期技術投入少,補貼以后利潤大幅提高,因此在利益的驅動下,車企不惜鋌而走險,進行騙補。而新能源乘用車前期的技術開發(fā)就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成本很高。目前來看,新能源乘用車的利潤很薄,真正賺錢的企業(yè)很少。”
此外,王秉剛還強調,消費補貼的政策初衷是培育初級市場,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而騙補行為說到底還是企業(yè)管理層無能的表現。
騙補引監(jiān)管高度重視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車騙補問題早已引起高層重視。
今年1月,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fā)改委聯合發(fā)布《關于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核查工作的通知》,要求通過自查與現場督查的方式,對2013、2014年度獲得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新能源汽車,以及申請2015年度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新能源汽車有關情況開展核查。隨后,5月底,財政部表示,“關于新能源汽車推廣騙補核查,現場核查已經完成。”
騙補問題之所以引起監(jiān)管高度重視,主要是因為在現階段,國家補貼在新能源汽車中占據著重要作用。
例如,金龍汽車純電動、插電式新能源汽車2015年共計實現收入118.58億元,其中財政補貼金額為58億元,補貼占比將近49%;亞星客車2015年純電動和混合動力兩類新能源汽車的收入為10.35億元,其中財政補貼資金為4.59億元,補貼比例為44%;江淮汽車2015年新能源汽車收入為18.52億元,其中財政補貼資金高達21.87億元,占比為118.09%。
從上述情況可以看到,新能源客車企業(yè)的營業(yè)收入高度依賴政策補貼,有的甚至出現了補貼資金高于營業(yè)收入的“倒掛”現象。對此,有業(yè)內人士指出,財政補貼只是扶持產業(yè)政策的一個方面,還要靠包括稅收、政府采購等多方面的引導,財政補貼的時間也不宜過長,因為單靠補貼政策刺激,會令不少企業(yè)忽視發(fā)展投資和技術進步的長期規(guī)劃。
事實上,對于新能源汽車,我國已經開始啟動補貼標準退坡,倒逼企業(yè)加快向市場求發(fā)展。根據財政部去年發(fā)布的規(guī)劃,2017年至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較2016年下降20%,2019年至2020年下降40%,2020年以后補貼政策退出。此外,今年4月底發(fā)布的《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也顯示,6~8米輕客按照標準車0.5倍給予補助,補貼標準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兩上市公司子公司遭罰
對于騙補的行為,主管部門此次的處罰非常嚴厲,甚至開出了“致命的罰單”。
《通報》顯示,財政部將追回除蘇州吉姆西以外的4家企業(yè)2015年度2416輛違規(guī)上牌車輛獲取的中央財政補助預撥資金,并依據《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有關規(guī)定,按問題金額50%處以罰款。同時,自2016年起取消上述4家企業(yè)中央財政補貼資格,并將其問題車型從《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予以剔除。
而對惡意騙補情節(jié)最嚴重的蘇州吉姆西,則取消其中央財政補貼資格,其2015年生產的全部車輛中央財政不予補助,追回2015年度預撥的全部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同時,由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取消其整車生產資質。
值得一提的是,蘇州金龍正是金龍汽車(600686,SH)的子公司,金龍汽車持有其60%股權。《通報》提到,蘇州金龍申報2015年度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新能源汽車中,有1683輛車截至2015年底仍未完工,但在2015年提前辦理了機動車行駛證,多申報中央財政補助資金5.19億元。
深圳五洲龍則是京威股份(002662,SZ)去年才完成收購的企業(yè),收購完成后京威股份持有其48%股份。其2015年度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新能源汽車中,有154輛車截至2015年底仍未完工,但在2015年提前辦理了機動車行駛證,多申報中央財政補助資金5574萬元。
按照《通知》中的處罰條款,金龍汽車受到的沖擊無疑最大,因為其騙補金額最高,可能被罰款2.6億元(問題金額的50%)。而今年上半年,公司歸屬凈利潤才1.64億元。此外,該公司還面臨中央財政補貼資格被取消帶來的影響。
此次處罰對金龍汽車究竟有何影響?就此,記者多次致電金龍汽車董秘辦,但截至發(fā)稿時電話仍未接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