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8 00:32:22
中誠信托作為受托人“已與意向投資者達成一致”。意味著“誠至金開1號集合信托計劃”已經找到接盤方,在大限之前,解決方案終于出爐。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玨軒 發(fā)自廣州
每經記者 楊玨軒 發(fā)自廣州
昨日(1月27日),中誠信托在官網發(fā)布 《誠至金開1號集合信托計劃臨時報告(五)》。報告稱,中誠信托作為受托人 “已與意向投資者達成一致”。這意味著“誠至金開1號集合信托計劃”(以下簡稱誠至金開1號)已經找到接盤方,在1月31日大限之前,解決方案終于出爐。
多位誠至金開1號投資者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他們目前已經接到工行方面的通知,1月28日早上前去當地工行簽署一份協(xié)議后,本金則T+1日到賬。如投資者不同意解決方案,即認定投資者還需要持有股權,未來可能會獲得預期的全部本息收入,但也有可能拿不到本金。
接盤者或已確定/
2014年1月31日,是誠至金開1號存續(xù)期滿的日子。該信托計劃于2010年1月31日推出,管理期限為36個月,募集資金總規(guī)模為30.3億元,年化收益9.5%~11%,主要用于對山西振富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進行股權投資。
2012年5月11日,振富集團副董事長王平彥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在立案當天即被刑拘。2013年12月20日,中誠信托發(fā)布公告稱,誠至金開1號無法按照預期值兌付當期收益。
由此,關于上述項目的“兌付危機”開始持續(xù)發(fā)酵。
2014年1月16日,中誠信托公告《誠至金開1號集合信托計劃2013年第4季度管理報告》,公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這一信托專戶資金賬上僅有約567萬元。
誠至金開1號如期還本付息的希望似乎越來越渺茫,該信托計劃最終如何解決,是否能打破剛性兌付潛規(guī)則也一時成為各界猜測和熱議的話題。而中誠信托于昨日發(fā)布的公告,總算給了這些猜測和熱議一個初步的回答。
中誠信托昨日發(fā)布的公告表示,“受托人已與意向投資者達成一致”,這意味著接盤人已經基本確定;公告同時請投資者“盡快與您的客戶經理聯(lián)系”,這意味著兌付方案也已經確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lián)系了中誠信托直銷中心高級市場經理郭乙臻,郭乙臻表示公司不會對外透露任何消息,“一切看公告。”工行新聞處處長汪振寧也向記者表示,對此事“不了解”。
剩余利息不兌付?/
多位誠至金開1號投資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他們目前已經接到工行方面的通知,1月18日早上前去當地工行簽署一份協(xié)議后,本金則T+1日到賬。如投資者不同意解決方案,即認定投資者還需要持有股權,未來可能會獲得預期的全部本息收入,但也有可能拿不到本金。
據悉,誠至金開1號3年存續(xù)期間,前兩年利息已按照10%向投資者兌付,第三年只兌付了2.8%的收益,還有7.2%的收益尚未兌付。這一部分收益如何處理,將會在上述協(xié)議中有所體現。
昨日下午,誠至金開1號投資者代表之一瀘先生在一個由投資者組成的QQ群中發(fā)布語音通知,表示工行答應1月28日上午,簽完協(xié)議后可以拿回本金,但剩余利息并不兌付。他表示,“不會接受這樣的條款。”
該信托計劃投資人王先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份協(xié)議是一份信托受益權轉讓協(xié)議,目前他們并未看到協(xié)議文本,“晚上晚一點會拿到電子版”,而協(xié)議的內容是投資者代表與工行方面口頭溝通后得知。
如果上述投資者瀘先生與王先生所說屬實,那么這起信托兌付案將以剛性兌付終結,兌付方案是還本不還息。
剛性兌付的怪圈在飽受詬病之下依然沒有被打破。業(yè)內人士表示,對于信托公司而言,剛性兌付一旦被打破,當事信托公司付出的信譽成本遠遠高于剛性兌付的費用,得不償失;但對于行業(yè)而言,打破剛性兌付有利于行業(yè)發(fā)展,沒人愿意做那個最先跨越雷池的犧牲者,這是一個難以打破的均衡。
“證券投資類,比如你超過20%的止損線,那你就得清盤,很簡單。但如果是投資實業(yè),則涉及清盤是否合算的問題。”用益信托首席分析師李旸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李旸表示,中誠信托的誠至金開1號事件不能簡單歸結為是否打破剛性兌付。信托公司風險管理很重要的,一個是預防風險,第二個是處置風險。當風險出現后,簡單的封存、最后拍賣,不一定是最優(yōu)的辦法。誠至金開1號如何處置的問題,不僅關系到投資者的利益,也關系到山西當地的一些政府部門、行業(yè)、企業(yè)員工等各方的利益,牽涉的范圍很大。因此,最關鍵是要找到一個最優(yōu)的解決方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