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7 01:31:20
山東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的布局,終因一場會議的召開,邁出了更具實質性的一步。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彭斐 發(fā)自山東
每經記者 彭斐 發(fā)自山東
未來要呈現 “兩橫三縱”的城市化戰(zhàn)略格局,要在中西部和東北有條件的地區(qū),逐步發(fā)展形成若干城市群。這是2013年12月12日~13日召開的中央城鎮(zhèn)化工作會議的重要部署之一。
而在中央城鎮(zhèn)化工作會議召開之前,12月7日,山東《省會城市群經濟圈聯席會議制度》終于審議通過。會議上,山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孫偉表示,要做大做強濟南,發(fā)揮核心和龍頭作用,增強輻射帶動能力。
在今年8月份山東省公布的《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fā)展規(guī)劃》中,對濟南有著明確定位——區(qū)域性經濟文化中心、科技人才中心、金融商貿中心、旅游會展中心、中部經濟聚集中心。此外,在山東整體規(guī)劃中,“大濟南”也被作為振興山東經濟三大支柱之一。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作為經濟圈中的核心城市,濟南已處在眾多強手的包圍之中。
在千呼萬喚之中,山東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的布局,終因一場會議的召開,邁出了更具實質性的一步。
12月7日,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第一次黨政聯席會議于濟南召開。而該會議被定義為該經濟圈“決策層”的高度。此次會議上,《省會城市群經濟圈聯席會議制度》終于審議通過。會議上,山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孫偉表示,要做大做強濟南,發(fā)揮核心和龍頭作用,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并進一步發(fā)揮好聯席會議作用,加強各市對接融合,建立區(qū)域協作長效機制。
此前的8月28日,山東省政府正式公布了 《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fā)展規(guī)劃》(以下簡稱《規(guī)劃》)。根據《規(guī)劃》,山東省會濟南及周邊的淄博、泰安、萊蕪、德州、聊城、濱州7地市,將共同組成省會城市群經濟圈。
在多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山東方面人士看來,在山東省省長郭樹清力推“金改”的同時,山東的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格局,也將在省政府的工作中重新劃定。
有研究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次對省會城市群經濟圈進行推進,以上升到省級層面,在各個市聯席會議制度的推動下,將會慢慢走向正軌。
濟南與青島的差異化發(fā)展/
作為大學教授,鄧相超在課堂中經常會遇到一些辯論,辯論雙方多是來自膠東半島與省會及周邊區(qū)域的學生,辯論的內容則是省會城市濟南與另一大經濟中心青島之間的經濟差距,以及發(fā)展思維的差異。
同時為山東省政府參事,鄧相超還是山東建筑大學信息傳播與社會調查研究所所長。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交談中,鄧表示,濟南與青島是山東發(fā)展的兩個經濟中心,不過,在經濟總量上,濟南只占青島的60%左右。
事實上,在山東省內,省會濟南的經濟總量頗為尷尬,2012年其位列第三,居青島、煙臺兩個沿海城市之后。
濟南市統(tǒng)計局的數據顯示,2012年,青島的GDP總量為7302.1億元,濟南為青島的65.9%,在增速方面,青島的10.6%亦高于濟南的9.5%。
不過,在濟南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馬黎明看來,濟南、青島都曾注重工業(yè)發(fā)展,青島雖有港口優(yōu)勢,但濟南也有省會地位的優(yōu)勢,兩個城市的發(fā)展本應差不了很多。
《中國證券報》于12月中旬報道,在全國已基本建成的11個城市群中,于2005年規(guī)劃實施的山東半島城市群位列其中。
馬黎明向記者介紹,半島城市群的最初規(guī)劃,以東西貫穿山東的膠濟鐵路為軸,地處兩端的濟南和青島,被看作該城市群的兩個核心。
在鄧相超看來,按照原來的半島城市群布局,膠東沿海因其地理優(yōu)勢發(fā)展快。相對而言,濟南發(fā)展較慢。而在省外,濟南已處在眾多強手的包圍之中。
馬黎明認為,在天津以南,南京以北的范圍上講,濟南是該地域上的中心城市,本應成為連接這兩個經濟區(qū)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但是這個作用暫未發(fā)揮出來。
鄧相超認為,山東省經濟總量在全國排名第三,但濟南對周邊地區(qū)卻一直沒能產生足夠的輻射力、帶動力,也未能形成緊密的城市圈。
《濟南統(tǒng)計手冊(2012)》中的數據顯示,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主要經濟指標排名中,濟南2011、2012連續(xù)兩年位列第11位。此外,在2012年國內城市的GDP排名中,濟南以4812.68億元的GDP位居23位,比鄭州、長沙等內陸省會城市靠后。記者獲取的數據顯示,2005年,鄭州、長沙兩市的GDP分別只占濟南的87.9%和80.9%,但到了2011年,兩市的GDP分別達到了濟南的1.13倍和1.27倍。
濟南被定位為中心/
鄧相超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省會經濟圈的提法其實很早就有了,像‘半小時經濟圈’、‘一小時經濟圈’,最早提出來是2004年。”
公開信息顯示,2004年2月,山東省確定了山東半島城市群發(fā)展戰(zhàn)略,并著手制定青島、濟南、濟寧“三大都市圈”的建設規(guī)劃。
濟南市委黨校課題組曾認為,濟南都市圈作為魯中北區(qū)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是區(qū)域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是其所處區(qū)域內經濟增長速度最快、最具活力、潛力最大的地區(qū)。
如今,濟南在2012年的山東經濟排名中,位列青島、煙臺之后。令濟南擔憂的還有濰坊,該市正快速縮小與濟南的差距。
此外,鄧相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山東,比濟南更有地理優(yōu)勢和物流優(yōu)勢的城市,也不在少數。
不過,在新的藍圖中,未來濟南不僅是山東兩大金融中心之一,還將是山東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的核心。
在鄧相超看來,省會經濟圈的建設要比 “金改”更為重要,“‘金改’是為省會經濟圈服務,也為山東省整個經濟服務”。
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指出,城市群經濟圈建設必須要有核心。濟南是輻射帶動區(qū)域發(fā)展的核心和龍頭,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fā)展快慢、水平高低,關鍵取決于濟南的綜合實力和輻射帶動能力。
濟南的首位度難題/
實際上,《規(guī)劃》對濟南有著明確定位——區(qū)域性經濟文化中心、科技人才中心、金融商貿中心、旅游會展中心、中部經濟聚集中心。
然而,作為山東省內的區(qū)域經濟學者,鄭貴斌坦言,與國內同類城市相比,濟南人口少,面積小,經濟實力較弱,缺乏足夠的帶動和輻射能力。
在他看來,作為核心城市,濟南在經濟圈的首位度不高,區(qū)域發(fā)展很不平衡,作為全省經濟、文化、科技、人才、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沒有凸顯出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計算獲悉,2012年,濟南市GDP總量在經濟圈中的占比(首位度)為26.87%。而在2008~2012年間,該占比維持在27%上下。
此外,鄭貴斌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在成渝經濟區(qū)的成都、武漢經濟圈的武漢、長株潭城市群的長沙、中原經濟區(qū)的鄭州中,2011年4市生產總值分別達到6854.6億元、6756.2億元、5619.3億元、4912.7億元,濟南僅為4406.3億元;成都、武漢、長沙生產總值分別占其經濟圈的54.3%、57.3%、36.2%。
馬黎明有著多年區(qū)域經濟研究經驗,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般首位度在30%以上,才能夠顯現出作用,很多城市群核心城市的首位度,都能夠達到50%。
在馬黎明看來,在省會經濟圈的規(guī)劃中,濟南就被賦予了一個核心、一個高地的使命,起到一個帶動作用。
對此,鄭貴斌認為,省會城市群經濟圈中,位居核心的濟南,在城市轉型發(fā)展上,首先是做大做強。
濟南的規(guī)模瓶頸或將解決。在2013年山東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一個工作目標:濟萊協作區(qū)。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