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5 00:57:38
任何理財產品的風險都敵不過騙子的風險,該案件已經超出了金融風險的理解范疇,而是根本的社會信用風險。
每經評論員 葉檀
不規(guī)范理財產品已經陷入高風險區(qū)域。
先是華夏銀行,而后是工商銀行。華夏銀行理財產品事件比 “龐氏騙局”更惡劣,發(fā)行該產品的公司明知無法兌付卻欺詐發(fā)行。
工行金華商城支行理財產品事件后,工行金華分行明確表示,三路口村投資者的“相關資金沒有在我行做過理財”。而此前華夏銀行總行曾發(fā)表聲明稱:“該產品是由嘉定支行前員工濮某私自代銷,目前該員工已離職,公安機關已介入調查。
有專家因此強調 “影子銀行”與理財產品的風險,認為這是“龐氏騙局”的冰山一角。這是美化了這兩樁案例,兩家銀行的產品均非兩家銀行所發(fā)行的規(guī)范產品,而是以欺詐的手段騙取資金,涉事的員工均已離職。尤其是工行前員工所做的產品,明明白白是一起銀行員工利用特殊身份的詐騙事件,任何理財產品的風險都敵不過騙子的風險,該案件已經超出了金融風險的理解范疇,而是根本的社會信用風險。
今年7月29日,三路口村村民在工行金華商城支行的800萬元理財產品到期,年化利率10%。但當時,商城支行相關負責人要求該村的投資者再做一年理財。8月1日,這些村民又追加了400萬元(其中100萬元系鈕華向一位村民私人所借)。8月10日,1100萬元資金中的800萬元被打回投資者賬戶。余下的300萬元資金,加上此前所借的100萬元,卻到了鈕華的私人賬戶。之后投資者向銀行詢問此事,卻得知鈕華已被金華市武義公安局刑事拘留。
根據目前財新網等媒體報道,華夏事件涉及“飛單”。銀行發(fā)生“飛單”事件,說明該行的內部風控管理讓人擔憂。因為銀行員工離職要求豁免,更是霸王式的做法。須知,銷售產品時銀行員工、客戶經理的身份仍然存在。
根據律師的說法,如果華夏銀行代銷私募產品違法,即合同無效,依據《民法通則》第六十七條,代理人知道被委托代理的事項違法仍然進行代理活動的,或者被代理人知道代理人的代理行為違法不表示反對的,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負連帶責任。依此法條,華夏銀行應承擔連帶責任,而后向發(fā)行產品方或者銷售方主張自身權利。當然,在此案中,投資者未認清楚風險冒然簽署合約同樣應負注意責任,但銀行方絕不能就此免責,否則將來一旦出現風控不嚴,只要把涉事員工掃地出門即可。如此一來,還有哪家銀行會注意風控?誠信銀行的信用溢價又從何而來?
事件正在向好的方面發(fā)展。12月3日晚上8點,在投資者見面會上,華夏銀行總行一位李姓副行長表示:“目前此事件受到上海市金融辦和上海市銀監(jiān)局等多個部門的關注,公安部門正在調查中,希望投資者能多給一點時間,公安部門調查清楚后,華夏銀行會和投資者共同面對,拿出合理處置方案。”華夏銀行相關人士表示,華夏銀行在管理上確有疏忽。這是銀行從霸王回歸常人的一步。
工行的事件不同,前員工誘騙購買,將錢打入自己的賬戶,而后離職,顯然是典型的欺詐。銀行同樣不能免責,首先代銷產品時嫌疑人仍然是銀行的客戶經理,其次,客戶的資金到了前業(yè)務經理的賬上,銀行內部的風控不得不讓人質疑。
銀行理財產品風險受到空前重視。中行董事長肖鋼在《中國日報》發(fā)表英文署名文章,呼吁加強“影子銀行”的監(jiān)管。他認為,目前銀行發(fā)行的“資金池”運作的理財產品,本質上是 “龐氏騙局”,“在一定的條件下,投資者一旦失去信心并減少他們的購買或退出理財產品,這樣的擊鼓傳花便會停止。”
這是銀行理財產品投資結構、產品風險失控所造成的產品系統性風險;另一個更重要的風險,就是銀行內部風控不嚴、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欺詐現象。以往,銀行ATM機失靈,多取錢者受嚴懲;而后,銀行“紙黃金”產品出現設計漏洞,由獲利者吐出利益,銀行的霸王架勢受到制度的支持。
而現在,理財產品欺詐涉及到銀行更深層次的管理,涉及到千家萬戶追求低風險的投資人的血汗,銀行豈能不顧法律延續(xù)霸王作風一推了之?這不是銀行在刮骨療毒,而是銀行離風險失控更近了一步。讓我們靜待處理結果,相信法律與監(jiān)管尚存公正。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m.pqz6p9s.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