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8 02:43:14
總部、生產基地選址落定之后,沃爾沃中國戰(zhàn)略一下子從空中樓閣回歸地面。在確定了2015年達到20萬輛銷量、占高檔車市20%份額的中國市場目標后,李書福和沃爾沃團隊直面的問題,就是如何國產化。
2010年,沃爾沃全球銷量只有37.35萬輛,在中國只賣出3.05萬輛。要在5年內實現7倍增長,外界對這個目標存有疑慮。
基于中國消費需求,李書福一直想的問題是,沃爾沃在中國究竟應該生產什么樣的車。他曾向沃爾沃瑞典總部建議,為中國市場開發(fā)像奔馳S級、寶馬7系那樣寬大的車型,以滿足中國部分消費群體的需求,但沃爾沃瑞典總部的反應非常平淡。
瑞典管理層的邏輯是,安全、節(jié)能、環(huán)保的小型車是趨勢,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會認同沃爾沃的這個理念。這一點固然沒錯,德系高檔車三強寶馬、奔馳和奧迪無不做著這樣的努力,但是三者在豪華的比拼上卻是更加激烈,這是中國高檔車市場最鮮明的特點。但北歐的瑞典人更信奉低調實用主義,認為中國消費者追求車體寬大、大排量不是理性消費,最終要回歸。
2月25日,沃爾沃中國戰(zhàn)略確定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即“生產中國消費者喜好的產品”,并確定零部件本地化目標是85%。這個表態(tài)體現了對中國市場的尊重,但關鍵在于如何去執(zhí)行落實。
為了讓瑞典人感知中國文化,聽說李書福將沃爾沃的設計師叫到中國來,看了故宮,看了中國建筑,讓其了解中國文化,感受中國消費者在意的“元素”。李書福的用意,其實在于如何讓沃爾沃產品和中國市場完全契合,融于中國文化。
事實上,從李書福收購沃爾沃消息出來后,人們就開始探討這個問題。很多人認為,李書福會像其所說的一樣,尊重管理層的意見,但他同時也深知,如果沒有適合中國的產品,在高檔車上沒有能和寶馬、奔馳和奧迪競爭的產品,那么沃爾沃就不會有很大的成功。
文化融合和本土化程度,是檢驗一個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成敗得失的最好標準。李書福說,在遵守沃爾沃主流價值觀的基礎上,投產中國的產品,一定要滿足中國消費群體的需求。其實,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奧迪就嘗到了深度本土化加長寬大車型的甜頭,后來的奔馳、寶馬曾高傲地堅持著自己的品牌主張,但后來都不得不改變策略?,F在,奔馳E級、寶馬5系加長后都賣得風生水起,就連將要上市的帕薩特B7都搖身一變成了B7L,此外,新皇冠也開始這樣做了。
其實,沃爾沃此前也有過這樣的做法,比如S80加長后,軸距曾超過當時的奧迪A6,但由于與競爭對手仍有差距,人們沒有過多注意它。
在規(guī)劃國產產品之前,相信沃爾沃瑞典方面還會和李書福進行思想碰撞,無論是頂級產品,還是向下的產品,都要吸取其他同級品牌的成功經驗,大膽推出中國市場需要的本土化產品。奧迪、寶馬和奔馳盡管路徑不一,但都向這個方向努力,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有了這些例子,難道李書福還說服不了執(zhí)拗的北歐人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每經訂報電話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