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0-09-17 01:43:21
農行早該破發(fā),這家銀行實行了過于嚴格的保護措施,有違市場規(guī)律,是對其他投資者的不公平。有人認為金融股估值低,但價格高低的選擇權應該交給市場,而不是由“四大金剛”護航
每經評論員 葉檀
穿鞋戴帽的農行,在進行了艱苦卓絕的發(fā)行價保衛(wèi)戰(zhàn)之后,終于破發(fā)。
農行破發(fā)具有重大的象征意義,說明金融去杠桿化如火如荼,傳統的生產模式已經難以為繼。
農行早該破發(fā),這家銀行實行了過于嚴格的保護措施,有違市場規(guī)律,是對其他投資者的不公平。有人認為金融股估值低,但價格高低的選擇權應該交給市場,而不是由“四大金剛”護航;也有人認為農行跌破發(fā)行價將打擊投資者信心,但沒有理由認為農行的重要性高于其他大型銀行。
更嚴重的是,此后媒體披露中金公司、中信證券、國泰君安、銀河證券四大主承銷商護盤農行,他們的護盤行為可以享受特殊待遇——免收傭金。這是對于市場規(guī)則赤裸裸的挑釁,在我國監(jiān)管部門嚴厲打擊內幕交易、重建市場秩序時,如此行為令人難以容忍。農行上市是為了成為治理結構良好的公眾公司,而不是成為中國證券市場非市場化的標志,機構在農行的無風險套利已經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的一個大笑話。
農行破發(fā)是金融去杠桿化的產物。表面原因是護盤資金減少,護盤成本加大。截至9月15日,農行托單較近期驟然減少了近五成,市場傳出農行拒絕為傭金買單的傳聞,破發(fā)之時短短5分鐘,成交金額高達3.39億元,看來傳聞并非空穴來風。到10月15日,農行向網下機構配售的股份共50.32億股解禁,占目前實際流通A股的一半左右,農行與其他非關聯機構不愿再為解禁股買單。
更重要的是,全球金融業(yè)的去杠桿化方興未艾。不僅農行,中行、建行、工行等銀行股盤中均創(chuàng)出新低。
看看全球的情況。金融危機后變身為傳統銀行幸存的兩大投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股價下跌,從雷曼“臨終”那時算起,股價至今下跌了10%,跌幅與標普500指數相當,而同期KBW/費城股票交易所覆蓋大型商業(yè)銀行的銀行指數下跌了三分之一。
這還不是全部,隨著巴塞爾新協議的推出,各銀行的杠桿率將受到嚴格制約,他們再也沒有辦法像以往一樣,利用資產證券化無限度地拉長杠桿、通過交易有毒產品牟利。全球的銀行尤其歐洲銀行必須補充資本充足率,規(guī)??赡茉跀登|美元,這還是一個各方爭議之后的折衷數據。有金融專家分析金融危機之后的壞賬認為,在正常年份普通股對風險加權資產比例的最低要求應該達到12%,才能抵擋得住金融危機的襲擊。
這一過程在中國早已進行,銀監(jiān)會倒未必比巴塞爾委員會更加高瞻遠矚,而是因為去年的大規(guī)模放貸使表面繁盛的銀行危機四伏。
在銀行已經實行了大規(guī)模再融資之后,銀監(jiān)會似乎想更進一步?!睹咳战洕侣劇穲蟮溃袊O(jiān)管機構正在醞釀基于《巴塞爾協議III》框架下符合自己國情的新銀行業(yè)監(jiān)管規(guī)則。新規(guī)則擬將商業(yè)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最高提至15%。根據2010年上半年工、農、中、建、交五大行半年報數據,在15%資本充足率和13%核心資本充足率下,上述銀行面臨巨額資金缺口。農行需要補充的資本和核心資本最多,分別達3626.82億和3310.49億;交行最少,分別為621.55億和891.69億。同時,五大行總資本缺口達10946.2億,平均為2189.24億;一級資本總缺口達11332.19億,平均2266.44億。也就是說,銀行去杠桿化、補充資金缺口的工作遠未結束。
雪上加霜的是,人民幣升值壓力不減,房地產資產泡沫非除不可,作為銀行優(yōu)質資產的房貸份額下降。
唯一可以安慰銀行的是,國際投資者通過H股顯示了他們對于中國金融業(yè)的信心,農行的H股價格遠高于A股。但兩地的估值體系不同,國際投資者看中的是人民幣升值的前景,以及未來在農村市場的空間。但境內投資者卻無法從人民幣升值中獲利,農村市場目前風險大于“錢景”。
對于境內投資者而言,只有去杠桿化結束,國內銀行業(yè)成功轉型尋找到了未來盈利增長點,公司治理結構改善對投資者的回報有實質性增加,才可能對銀行股進行重新估值。這兩年,是銀行股的陣痛期,也是銀行轉型的契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